在今年的香港苏富比秋拍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众多藏家的关注。原本一直力推的“玫茵堂珍藏——重要中国御瓷选粹”专场拍卖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艺海观涛:坂本五郎珍藏中国艺术”和“古城雅韵:京都珍藏清代御瓷”两个重量级的名家藏瓷专场。虽然其中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不可否认的是,相比日本藏家对于藏品更“捂得住”。
古董秋拍将频现“生面孔”
2011年春,当香港苏富比隆重推出“玫茵堂珍藏——中国重要御瓷选粹”专场拍卖时候,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仇国仕曾表示,这场拍卖的价值“不会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的新纪录,而是对近年来涌入艺术品市场新买家的样板作用,可以让他们从来自欧洲的老收藏中,体验什么是顶级的中国瓷器珍藏”,苏富比春拍推出的“玫茵堂”收藏是近三十年来苏富比上拍的最重要的私人瓷器收藏,拍品以斯蒂芬收藏的元明清器物为主,并且是玫茵堂藏品首次成规模的与藏家见面。
但从近几次“玫茵堂珍藏”专场来看,流拍的数量呈上升趋势,许多重量级拍品也纷纷流拍,这无疑使市场期待着瓷杂市场能有“强心剂”出现。在此情况下,两个新名家专场的出现,无疑是值得关注的。日本古董商坂本五郎在中国艺术品领域闻名遐迩,其佛教雕塑及漆器雅蓄,历六十载的哲思妙观,萃珍集宝的成果。专场首部分呈献高古雕塑二十八件,多属北魏、北齐、唐时(6至8世纪)佛教造像,见证中国佛教最鼎盛辉煌的年华。一尊唐朝夹纻乾漆佛头像,是历来市场上所见最重要的佛教艺术品之一。
京都珍藏清代御瓷专场,虽然只有六件瓷器,但搜集于1930年代以前,过往八十年间如苍海遗珠,未为世所知。其中清乾隆·豆青釉浮雕瑞蝠双鱼百寿图如意耳瓶,与之成对瓶例仅一,属日内瓦鲍氏典藏,极为珍罕。清雍正·粉彩菊花折沿盘一对,对盘绘菊花绽放盛开之姿,精妙巧致,工笔中见写意,展现胤禛高洁清雅之品味、力臻完美的风格。
而在香港保利的秋拍中,这种趋势也是十分明显。原日本五岛美术馆旧藏宋代钧窑月白釉鼓钉三足洗,将作为“怀古”-青铜、古玉、宋元陶瓷与漆器专场拍卖的重点拍品,亮相秋季拍卖。此钧窑三足洗器形典雅端庄、月白釉宁谧恬淡、器内隐约蚯蚓走泥纹古朴精致,通体尽展北宋雍容的气质与风雅的情趣,历千年犹新,经朝代更迭春去冬来依旧洗练如初。清雍正炉钧孔雀毛釉蒜头瓶与本年春拍重点拍品清雍正炉钧釉双耳炉为同一来源,早年均为盛宣怀家族递藏,其釉色深沉,瑰丽铉彩,斑驳陆离,独雍正一朝特有,尤为珍贵。
久藏才能受追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在各大拍卖公司图录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凡是引人注目的拍品基本上都见过,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许多拍品都是5年内反复出现,而且有的还是短期内不止一次易手。即使一些非常珍贵的艺术品也往往出现流拍。与此相反,一些经过名家珍藏之后久未露面的拍品,即使在行情不好的时候,也能够受到藏家的青睐。
2008年,适逢全球金融危机,佳士得拍卖行推出了“戴萍英基金会珍藏——清乾隆御制粉红地粉彩轧道蝴蝶瓶”专场拍卖。按照当时的市场情况,这件瓷器极有可能流拍,但最终却以4700万港币落槌,被谦记美术馆馆长郭仲桦收入囊中。这件瓷器最早出现在1971年纽约佳士得的放山居的遗物专场拍卖中,其已经在放山居呆了百年以上,风水轮流转,几代人都已作古,最终被戴润斋收入囊中。又过了37年,这件瓷器才再次出现在拍卖市场上,这种珍藏的过程无疑使得这件瓷器即使在市场萎靡的时候,依然能够受到藏家的追捧,如果在行情好的时候,这件瓷器破亿应该也不算难事。
在今年中国嘉德的春拍中,首次露面的曾国藩手书家训受到了藏家的激烈争夺。这件曾国藩亲笔书写的家训,被曾国荃的后代们珍而重之地传承下来,曾氏后人把它视若瑰宝,尽心保藏百余年,并不为世人所知。此次是它的初次露脸,估价10万至15万元,成交价却达到了230万元。
与这些例子相反,《载鹤图》近年来屡现拍场,从2006年的1111万元,到2009年刘益谦以3696万元拍到手,春拍时最低估价高达8800万元,最终流拍。虽然是《石渠宝笈》著录,但作品的品质和卖家的心理价位远远超过市场升值规律,最终无人问津。由此可见,缺少“生货”,单纯想在市场上尽快套现的做法在逐渐成熟的拍卖市场不可行。
投资周期有讲究
如何选择艺术品的投资周期,其中大有学问。从理想的角度来说,如果你能将一件藏品一直传承下去,无疑是最好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藏家来说,都需要将自己的藏品出售之后再买入自己需要的,因此往往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后进行更换,这个周期需要多长呢?不妨可以从英国铁路基金会的例子来看。
1974年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对外宣布开始进行艺术品投资时,原定的艺术品持有期限为25年,但事实上,1987年6月29日,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就已经通过苏富比拍卖公司组织专场拍卖,出售了一部分的大师版画作品。而这部分藏品最终获得了200
万英镑的总成交额,以及年平均11%的现金收益率——这个数值高出通货膨胀率2.5%。1987年的11月,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又在伦敦苏富比公开拍卖了它的英国银器收藏品,这一批藏品为它带来了每年平均高达15.7%
的现金收益率。1989年5月16日,苏富比又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在香港举办了一场中国瓷器收藏品的专拍。该场拍卖会共上拍了101
件艺术品,成交97件,总估价为5500
万港元,总成交额则接近1亿港元。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拍卖其藏品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87年至1990年,1994年至1997年。1989年前后的艺术品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之后的1991年至1993
年,则是艺术市场的低谷期,英国铁路养老基金避开了这个周期,选择在1994年至1997年间进行第二阶段的藏品拍卖,而1997年正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开始其艺术品投资计划的第25年。这一时期苏富比拍卖公司共计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举行了七次专场。
之所以要举英国铁路养老基金这个例子,主要是因为这样大规模的出售艺术品,往往会对于市场产生非常大的负面作用,如果周期选择不好,会产生非常大的负作用。就拿齐白石作品的行情来看,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1996年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杨永德收藏齐白石专场拍卖。在当时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刚刚起步,150件齐白石作品的市场涌入,首先冲垮的不是齐白石的市场、而是买家的心理防线。但此场拍卖事出有因。在王大山为杨永德筹买齐白石的同时,关于作品真伪的流言蜚语逐渐使杨永德失去耐性,其结果是一股脑地将齐白石精品压上了拍卖台,而没有考虑任何的投资周期的问题。
从目前的收藏市场情况来看,对于一般的收藏者来说,拿住一件艺术品五年至十年是最为基础的,千万不要博取任何的短差机会,因为这和赌博没有不同。至于“大鳄”级别的藏家来说,由于他们目标巨大,因此一件艺术品至少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可能被市场重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