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底结束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清乾隆斗彩莲托八吉祥纹圆罐估价80万至120万港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15万港元,而仅仅在今年2月底,这件官窑瓷器在伦敦的一场小拍中的价格却只有3.2万英镑。短短3个月时间,其价格涨幅超过了8倍。
到海外市场寻找“捡漏”机会,已经越来越成为藏家所热衷的投资方式。早在2004年的一场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一块明成化青花会昌五老图瓷板就以140.8万元的价格创造了当时瓷板拍卖的新记录。值得注意的是,这块瓷板是2003年宝龙拍卖行中国古代艺术品拍卖专场图录的封面。最终,一位来自江苏的买家以4.063万英镑(约合48万元人民币)的成交价买走了这块瓷板。
这样的案例还有不少。如在2012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一件清乾隆御制金桃皮鞘“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成交价为4830万港元,而其在2005年德国的一个小型拍卖会上,成交价只约合130万元人民币。
记得过去,人们常把“古董”写成“骨董”,也就是说要懂到骨头里,而浮于表面、一知半解很难成功。许多人都觉得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已无漏可捡,但是从上文提到的那件乾隆斗彩瓷器来看,其实捡漏在什么时候都可能发生,关键就是要天时地利加人和。
先说说人和,这就是眼力,像那件乾隆斗彩瓷器,在目前仿品众多的市场上,要敢于花3.2万英镑买下来,绝对需要非常好的眼力。同时,这件瓷器的成交恰逢在清代官窑瓷器行情处于低谷的时候,即使最终315万港元的成交价,与前两年相比也不算高。而“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曾经出现在2008年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当时的成交价达到了5890万港元,大约是4880万元人民币。2012年,其再度出现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4830万元拍出,藏家无疑遭到了亏损。究其原因,就是因为2012年市场明显回落,再好的艺术品也多少会受到市场的影响,这说明“天时”也非常重要。
“地利”也不可小觑。这里的“地”不仅有地域的概念,也需要藏家关注拍卖会的性质。像一些大型专场拍卖会上出现过的物品,早已被投资者认识到了价值,要想捡漏非常困难。但如果是一些不为一般藏家关注的专场拍卖,倒是有一定的机会。像一件碧玉雕抱月瓶在今年春拍的成交价为147万港元,其曾经是波塔诺瓦男爵旧藏,并曾在2000年10月20日纽约佳士得举行的波塔诺瓦男爵收藏专场拍卖中出现,当时的成交价为1.29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