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光大“乌龙指”事件引发的金融机构自查量化潜在风险行动,在更大范围内展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日前获悉,相关监管部门近日指示辖区内基金公司排查量化交易潜在风险,华南辖区的证监局也已经发文要求基金公司进行量化投资、程序交易、高频交易的风险自查,自查结果要在8月底前上报。
不过,受访基金公司纷纷表示,事实上,由于光大事件影响严重,在监管部门发文前,公司均已就量化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进行排查。
月底前上报自查结果
“监管部门要求我们自查量化风险,尽管基金公司问题比券商少得多,但还是要进行排查。”上海某基金公司量化投资部投资经理近日透露。
不仅上海基金公司纷纷行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华南地区的基金公司获悉,8月22日,当地证监局下文,要求辖区基金公司自查量化交易风险,自查结果要在月底前上报。“届时基金公司将递交书面报告,多数情况下,证监局还会对自查结果进行复查。”华南某大型基金公司督察长表示。
“基金公司要重点自查策略投资、量化投资、程序化交易、高频交易等利用信息技术系统进行自动交易的产品,重新检视模型构建、阀值设置、头寸管理、信息技术、授权管理、复核制度等是否合理、有效、可控。”华南某基金公司监察稽核部总经理透露,不仅如此,证监局还强调“投资超比例、新股申购失败、估值差错、资金头寸不足、ETF基金IOPV(参考净值)披露错误和股票换购违规”为行业屡次出现的问题,基金公司也要进行相应自查。
事实上,没有等到监管层指示,多数基金公司就已先期开展自查。“根据‘风险自负’原则,风控更多应该强调内部自发性,公司每年大大小小的风险自查,总共都不止10次,不过这些自查都是不定期的,是有案例发生以后,针对性地排查。”上述基金公司督察长称,在证监局下文之前,公司就对量化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自查,目前自查工作已经完成。
尽管都为自查,由于各家基金公司情况不同,自查重点也并不一致,上述基金公司督察长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根据证监会及媒体披露的情况,光大证券2秒钟之内生成26082笔市价委托订单,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一方面是其订单系统出了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为调用保证金的系统发生故障。
“由于公司并无成立运用对冲策略的基金产品,因此此次自查不需要重点针对订单系统进行检查,更多是审视旗下基金的头寸管理。”上海某基金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监也称,此次自查更多是针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量化投资方面的风险确实不太好查,之前的一些风险控制指标是根据基金经理的模型结果加以设置,现在会与基金经理沟通他的量化模型设计过程,进一步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他同时坦言,整个量化模型开发的过程中会有试算环节,即在模型投入正式运用之前,会经过一轮轮模拟测试,检验组合是不是在风险指标控制范围之内,基金公司发生量化风险的概率比较小;而新股申购失败、ETF基金IOPV披露错误等运营风险,会被机器死机、人为操作失误等引发,这方面风险只能尽量避免,很难完全杜绝。“在运营环节,基金公司会遵循‘四只眼原则’,即多人相互校验,但这不能保证人为失误完全降低至零,只能说事前做好风险补救措施预案,万一风险降临,公司该如何应对。”
量化基金“运营风险”较小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引发的风险讨论沸沸扬扬,同为量化投资的公募基金产品,是否存在相似风险,也成为很多投资者心中的疑问。
“基金公司发行的量化基金,其量化投资大多数用在多因子选股上,最终的投资操作还是基金经理进行,这与券商的程序化交易产品并不一样。”某基金公司市场部总监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指出。
据上海某ETF基金经理介绍,基金公司发行的量化产品,一类是传统量化基金,另一类是增强指数基金。传统量化基金的量化模型只用于基金投资的前半段,它只是决定基金产品投资的股票池如何而来;增强指数基金的量化投资运用更为局部,是结合模型参数,分配个股所占权重。
“风控部门对量化基金的监控,与传统主动型投资基金并无太大区别。”上述ETF基金经理指出,对于传统量化基金,风控比较关注模型选出来的股票是否符合投资要求,增强指数基金则需关注基金与基准指数的偏离度,除此之外,其他风控指标:诸如头寸要求、持仓比例与传统主动型投资基金无异。
“基金公司下的指令并不能直接传到交易所,需全部汇总传至交易总监处,逐一检查每笔交易是否满足公平交易等细则,然后再由交易总监下达至交易员手中,由交易员完成下单,整个流程快则5~6分钟,慢的话可能要10多分钟时间。”中国量化投资学会理事长丁鹏表示,“由于公平交易、集中交易等规定,量化基金很难做到类似券商的高频交易。”
一位曾经参与ETF基金管理的投资人士也持类似的观点,“基金公司股票交易用的是恒生系统下单,交易也必须符合集中交易制度。此外,基金交易还会受到不能进行反向交易等限制,因此基金无论从硬件设备还是操作层面上分析,出现风险概率相对较低。”
“量化基金模型运行的最终效果,只是影响到基金业绩的好坏,量化基金与光大证券
‘乌龙指’那类的运营风险没有关系。”上述ETF基金经理称。
“业绩好坏称为模型风险”,上述上海基金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监补充解释,模型选用的因子无效会影响到基金业绩。
小基金公司或存风险漏洞
相比公募领域多年来只有传统量化、增强指数基金两类分支,基金专户由于投资灵活,量化投资方面的各种尝试在这一领域已经蓬勃开展。
“从公募基金的指数基金起步,量化投资现已形成基金、券商、阳光私募各分天下的局面。而基金专户中的量化产品也自基金允许参与股指期货起,有了长足的发展,也成为主要的量化交易平台。”上海某基金公司量化投资部投资经理表示。
“不过,由于信息不对外公开,目前专户中量化产品在整个行业所占比例很难估算。”上述投资经理总结基金专户量化产品的发展现状时指出,专户量化产品现已形成对冲、高频交易、低频交易三大类别:一类是与股指期货相关的对冲产品,包括完全对冲及结合选时的不完全对冲;另一类是以股指期货、商品期货为主的高频交易,包括各种套利策略,日内趋势等;再有就是低频交易,这类策略大多数为持有隔夜仓的趋势交易,也有部分套利交易。
针对几类不同的策略,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侧重点并不完全相同。“高频交易的风控最为简单,只要做好前端控制及止损即可。前端控制主要是实时监测基金买卖资金头寸及标的券持仓,此外,高频策略每次交易所需资金并不大,因而投资中只需把握好整体止损点。低频交易由于在期货投资中有隔夜仓,易受价格波动影响,这类产品的占用保证金比例上限设置最为重要。对于对冲产品,则需要准备足够的额外保证金,控制产品的爆仓风险。”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开发的量化产品,风控都能及时跟上。据上述投资经理透露,目前一些小基金公司在期货投资上的风险控制仍存不足,各方面风控设置均较为薄弱。“尽管期货公司会依据保证金比例,对整体持仓做出限制,但有些基金公司对所管理的单个专户产品并不做额外管理。”
他举例称,“若当天市场大涨,对冲产品的期货部分做空对冲头寸会由于保证金不足会面临盘中被强制平仓,而股票部分依然跟随市场波动,基金就会面临风险暴露的风险。有些产品本来就只有3%~4%的年化收益,很可能只要某天风险敞口暴露,全年收益就有告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