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国面孔的时尚设计师正在开始真正的国际化之路,获得全球买手店的关注。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东西方的文化交流都是单向的。那么经过了这么多年,现在的欧洲消费者是否在试图拥抱来自中国的时尚奢侈品呢?“中国品牌的顾客一直在持续增长,当下可能更多地着眼于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一些家居产品,但这个趋势迟早会变化。”来自汇丰银行的分析师安托万·贝尔吉(Antoine
Belge)说。
日前,“时尚新秀奖(Eyes On Talent
awards)”在意大利东北部港口城市的里雅斯特颁发,该奖项意在提携时尚行业里的新兴设计师。在主要奖项的获得者当中,有两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就读于皇家艺术学院的李晓(音Xiao
Li),以及中央圣马丁学院的Percy Lau。在最近逐渐崛起的新生代中国设计师的中,他们也不过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例子。
进军欧洲
设计师张卉山现在常常在中国和伦敦两地跑,他在今年2月份举行的伦敦时装周上获得了英国时尚协会专门为鼓励新人而创立的奖项“Newgen”。而这位新人的系列作品被伦敦买手店Browns
Fashion和香港同类店铺Joyce购买,最近,他又收到尼曼百货公司(Neiman
Marcus)的订单。“他的衣服很美,”尼曼百货的资深副经理兼时尚总监Ken
Downing这样评价道,并且他还透露,公司近期打算在中国创立一个购物网站,而他正为这个新的媒介搜寻更多的中国设计师。
在张卉山的系列作品中,有极具女性魅力的鸡尾酒裙装,有精致剪裁的晚礼服外套,也有用华丽丝绸缝制的裤装。据说,这些创作都源自设计师本人所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影响。他在中国出生,曾在巴黎做过迪奥的实习生,然后又在中央圣马丁学院系统学习时装。
“我想创造出新颖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东西,”他说,“真正地推翻边界,将东西方对我的影响结合在一起。其实现在在中国有一群更年轻的奢侈品消费者在迅速成长——和我一样,他们都曾在欧洲受教育,会到世界各地旅行,生活方式也比较国际化,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家对祖国仍然有着很强烈的归属感。”
中国设计师们也正在慢慢渗入巴黎时装界,并向欧洲更广阔的市场进军,与此同时,也努力尝试着去培养中国本土市场的客户群。出生于山东、现居住在巴黎的Laurence
Xu在7月份纽约高定时装周上崭露头角,另外来自台湾的陈彩霞(Shiatzy
Chen)一手打造的品牌“夏姿·陈”也在巴黎时装周五度亮相。
除了设计师,其他中国品牌也开始注重向欧洲市场的扩张,比如Stella
Luna。在去年12月,这个中国大型奢侈品鞋履公司在巴黎圣日耳曼大道上开设了欧洲第一家门店,据称他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继续在伦敦、米兰、威尼斯陆续开店。
不寻常之路
所有这些发展情况都解释了,为什么欧洲奢侈品集团热衷于收购那些已经有了大量中国追随者的品牌。例如法国奢侈品集团Kering在去年12月收购了“麒麟珠宝”。而在爱马仕和设计师蒋琼耳之间形成合作联系的品牌“上下”,也已经筹备在今年9月于巴黎开设第一家国际旗舰店。“可能从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现如今的确还在宠爱着欧洲老牌,但随着经济与文化继续发展,人们很可能转向去购买自己本土的品牌。”汇丰的贝尔吉说。
其实,无论是否有欧洲资本在背后作为支撑,中国奢侈品品牌陆续在欧洲各国首都开店的原因显而易见。据国际退税机构Global
Blue的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在法国所有免税商品销售额当中,中国人的消费额占去了40%;而2012年在伦敦,每一个中国消费者平均消费高达1164英镑。
“在一派琳琅满目的欧洲奢侈品牌当中加入一些中国品牌,这样会给中国旅游观光客们增加一种"全球化繁荣昌盛"的感觉。”专门为奢侈品机构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米尔顿·佩德拉萨(Milton
Pedraza)说。
而张卉山试图改变的则更多,那就是大家对“中国制造”的定势感受。“中国制造廉价粗糙的名声来源于西方品牌对低成本的要求,可是中国其实自古以来都有着精湛的手工艺传统,质量极高的奢侈品不计其数。”他说。
“张卉山就是这种转变当中的一个绝佳案例。他的定制作品精益求精,跟我们过去印象中那些便宜的大路货完全天壤之别。”布朗百货的买手经理劳拉·拉巴莱斯蒂尔(Laura
Larbalestier)说,“他的衣服召唤着更大的、想走不寻常之路的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