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本报刊发了独家策划—“聚焦"内忧外患"的邮储银行”,报道了《邮储银行劳务工忧虑同工同酬难落地》、《数十名储户资金被盗刷
客户质疑用卡安全存隐患》,文章见报后,邮储银行修改了其招聘启事,并对接受记者采访的储户进行了赔偿。
本报报道中提到,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在“三性”岗位上实施。
所谓“三性”岗位是指:临时性,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辅助性,是指用工单位的工作岗位是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替代性,是指用工单位的职工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在该工作岗位上无法工作的一定时期内,可以由被派遣劳动者替代工作。
而邮储银行7月30日以前的官网招聘启事显示,劳务派遣制用工仍是招聘的主要模式,招聘的有效期从今年1月24日截至年底。而且,其招聘的岗位涉及“高风险岗(负责日常交易监控业务处理及风险事件信息上报;致电客户了解卡片使用情况,提示客户用卡风险;及时收集并汇报信用卡涉嫌欺诈的信息,收集欺诈动向和特征,总结欺诈防范经验)”;“人工授信岗(根据业务政策和流程,对各类信用卡申请件进行核实,对权限范围内信用卡的授信额度进行审批)”等,对于这些岗位是否符合上述“三性”,尚无有关部门做出权威界定。
邮储银行派遣制员工也表示,“我们明明干的是主营业务岗位的活,却无法摆脱派遣制劳务工的身份”。
7月30日(即文章见报当日),邮储银行更换了招聘启事,删除了其中有关“劳务派遣制用工形式”的主要内容,其他内容则未发生变动。而该行目前的实际用工形式是否发生改变尚不得而知。
此外,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储户证实,截至7月31日,邮储银行已经赔付了其个人被盗刷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