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雕塑市场重在“栽树”
2013-07-29   作者:陈亭廷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
【字号

    木雕“捣练女”、米塑“哪吒闹海”、面塑“穆桂英”……近日,“首届浙江工艺美术双年展”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开幕,180位浙江省内民间工艺美术家的230余件优秀作品一一亮相,涵盖了黄杨木雕、青田石雕、龙泉青瓷等十大类浙江省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在国内拍卖场上,与动辄百万元、千万元的中国书画、油画相比,雕塑的表现始终有些“冷”。事实上,业内人士一直呼唤着雕塑市场的“大时代”,然而,在经历了多年的运作与铺垫后,雕塑市场仍不能在主流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当代雕塑何时才能迎来市场春天?

    市场:不萎缩就是万幸

  今春,一些知名拍卖公司的拍卖成绩单中,雕塑作品还是有不少亮点。比如中国嘉德春拍中,吴彤的作品创下个人新高,价格越过50万元大关;北京保利春拍中,向京、卢征远等艺术家的作品也有不俗表现。不过,无论从总体成交额还是个人作品拍卖价格来看,今年上半年雕塑拍卖市场的景气程度都难与往年相比,成交率偏低,流拍率较高。
  “事实上,从2011年至今,国内当代雕塑市场能够不萎缩就很不容易了。”中雕网艺术总监高勇说。以北京798艺术区的画廊为例,在画廊经营中,雕塑所占的比例从去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如果之前雕塑在画廊经营中所占比重为40%,那么现在已下降到不足25%。不仅如此,画廊代理的雕塑作品也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对于那些刚刚崭露头角的中青年雕塑家,其作品则鲜有亮相。“当代雕塑的市场与油画、国画不同,它的市场反应周期较长,回报率也偏低,这对于经营雕塑作品的画廊、艺术机构的经营者而言,风险很大,如果他们不转变经营思路,或者不肯拿出一部分份额经营那些市场回报率高的艺术品,而全靠雕塑的销售来维持自身经营,那就会被拖垮。”高勇表示。
  事实上,国内艺术市场的火速升温,并没有给国内雕塑市场带来多少暖意。有这样一组数据:从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国内220多家拍卖公司的雕塑总拍品达793件,其中成交拍品540件,总成交额仅仅约为1.36亿元。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长期关注雕塑及其市场,据他介绍:“雕塑市场的上扬态势从2006年开始,在2011年达到顶点,当时‘70后’‘80后’的年轻艺术家在雕塑市场中占据半壁江山,他们的雕塑作品成交率达到100%,而在2011年中国嘉德举办的中国雕塑精品专场,其成交率达到98%,总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成为迄今为止中国雕塑市场最让人兴奋的一个数据。但即便如此,这个数据与中国书画比起来也差距巨大。整场作品加起来的价值还不值一尺齐白石的顶级藏品。”然而,终究是好景不长,当代雕塑市场在2011年达到自己的第一轮高峰后,便受整个艺术市场动荡的影响,一路走低,雕塑板块重新并回“油雕”联盟。

  创作:耗费的成本太大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能够时常卖出天价,就连当代书画的关注度也颇高,而在同样的市场里,当代雕塑市场到底缺少了哪些“营养”?高勇认为,这要从雕塑市场的源头说起,“它的症结就像是一个环,头尾相接,循环往复。”
  与学习国画、油画等专业的人数相比,雕塑创作的队伍算不上庞大,高勇在大学时常常听说这样一句话:“雕塑专业的人,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我原以为此话是描述一件雕塑艺术品能够为其创作者带来很高的经济回报,但后来才知道,事实比这要复杂得多。很多雕塑工作者可能会获得一些类似制作城市雕塑的项目,当然其他这类外接的单子也不少,他们可以在可预期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有保证的收入。相比之下,真正从事雕塑艺术职业创作的人就越来越少,至少说,花在雕塑创作上的时间被其他事务剥夺。很多科班出身的人最后都转了行,而那些能够沉下心来,耐住寂寞,坚持创作具有较高艺术价值雕塑作品的人就更少了。可以想见,流通在市场上的雕塑作品自然也就不多,精品更是少之又少,如此一来,雕塑市场如何能火起来?”高勇介绍说。由于雕塑创作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远大于书画,这限制了不少雕塑家的创作。比如,一件6米高的雕塑,创作者先要按照草图做一个二三十厘米的小样,对其做出修改后,再做出一个3米高的雕塑,进一步修改草图后,最后再制成6米高的雕塑,其间的成本费用至少得过万元,资金问题限制了雕塑家的创作。
  另外,为了避免自己的作品过度商业化,不少雕塑家对于自己的作品数量有严格的把控,比如一件大体量的雕塑,复制数量通常是一两件,如果同一件作品总共有3件,那么艺术家也会分别在这3件作品上标明“1/3、2/3、3/3”。“中国藏家有一种非常浓重的追求唯一的情结,而雕塑作品恰恰又是可以复制的,一件雕塑作品只要有模具小稿,交由技艺娴熟的石刻工人,即可翻制出与原作几乎相同的作品。这不仅增加了辨别雕塑作品真假的难度,同时也让不少藏家拿不准雕塑艺术品是否可以保值、增值,因为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牢牢地桎梏着他们的观念。”北京一位资深书画藏家王冬说道。

  前景:未来5年重在“栽树”

  国内资深艺术评论人、收藏家赵利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在国内的艺术品市场,雕塑艺术被大众接受的程度远远不及绘画,但实际上,雕塑是历史最久远、最永恒,甚至是层次最高的艺术门类,具有其他艺术作品不可替代的地位,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其艺术定位。”然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大多数业内专家认为,当前的重要任务在于为雕塑市场搭建平台。
  事实上,近年来各类雕塑展、大赛等也是层出不穷,然而,这些“平台”的数量还远远不足以推动整个雕塑市场的繁荣。“单凭个别力量是不够的,雕塑文化在国内的培育也绝非朝夕之间便能完成。目前,雕塑艺术非常需要像中央电视台这样的大众媒体进行普及式推广,其道理很简单,因为大众媒体受众面非常广,影响力很强,让更多的人了解雕塑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件雕塑作品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等等,以此引导受众接纳、走入雕塑的世界中。”高勇说道。不仅如此,雕塑市场更需要搭建全国性的权威大赛平台,让有才华的雕塑家崭露头角,虽然目前已经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但就参赛状况和最终评审结果来看,该展更像是书画大展,雕塑作品在其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0%。
  值得注意的是,雕塑市场的平台搭建不仅仅限于收藏群体,规范雕塑行业的平台建设不可忽略。国内雕塑界内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比如高1米以内的架上雕塑作品,或者能够在室内空间陈列展示的雕塑,通常会被制作出8件,那么对于这8件作品该如何认证呢?吴洪亮认为,雕塑市场要发展,就必须有相关的市场规范措施出台并实施,因此建立雕塑认证体系势在必行。在艺术家、拍卖方和收藏方以外的第四方的调控之下,解决由雕塑可复制性引起的混乱状况。
  如今,处于价值洼地的当代雕塑市场,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前景仍然值得期待。“小麦的种子既然已经撒下,收获就不应该只是梦想,何况我们认为雕塑的冬天并不太冷,也不会太长”。吴洪亮说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雕塑市场空间可期 2013-03-11
· 澳大利亚博物馆收藏中国雕塑作品 2013-01-25
· 城市丑陋雕塑为何如此多 2013-01-21
· 油画雕塑版画成为藏家追捧热点 2012-11-05
· 加黄油雕塑展 尽显创意美食魅力 2012-09-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