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专家和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李克强总理谈到,从国内外实践看,经济运行出现一定波动,有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
分析人士认为,李克强总理的确保经济“下限”为中国经济增速标出了底线,而从国家队进场护盘,监管层对蓝筹投资价值的表态,IPO重启利空逐步释放,以及股指技术特征等多方面来看,A股市场底已近在眼前。
经济预期“下限”明朗 A股吃下“定心丸”
在中国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陆续公布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16日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宏观调控要让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虽然李克强总理的讲话中没有出现具体数值,但市场普遍认为,总理所说的“上限”与“下限”应该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设定的经济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的预期目标较为接近。这番话明确了“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具体内涵,回答了过去几个月坊间一直争论不休的关于新一届政府对当前经济增速容忍限度的问题,更为一直以来受制于当前宏观经济预期不明朗的A股市场吃下了“定心丸”!
改革是A股最大红利
由于需求疲软,分项数据已经指向经济放缓。工业增加值从去年年末最高的10.3%降至今年6月份的8.9%,比5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21.2%下滑到上半年的20.1%,增速比前5个月回落0.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今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2%上下,远不及去年12月份的15.2%。相比去年年末,各项指标的增速都出现了明显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是在核心数据出台之际,高层释放的政策信号就越引发关注。李克强总理提出的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提法,再次强调了依靠经济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依靠政府主导大规模投资来拉动经济已成为过去时,但不排除政府可能出台温和刺激政策。
更值得留意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此前鲜明提出摒弃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方式。联想到近日海内外媒体对中国能够容忍更低GDP增速的大量报道,或许能够反映出中央仍有容忍经济放缓的决心,以及控制地方过度投资的态度。
尽管高层对经济增速下滑容忍度增强,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作用下,一以贯之的改革正在不断向前稳步推进。应该说,转型升级是中国股市真正的利好,加快改革才是A股最大的红利。
多举措并进促结构调整
细心的投资者不难发现,近期国务院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既着眼当前又功在长远,既有利于惠民生又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鼓励信息消费——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市场将超过3.2万亿的规模。国家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实现“十二五”后三年信息消费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大幅增加。
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提出推动节能环保和再生产品消费,政府公务用车、公交车要率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到2015年,使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
加速棚户区改造——今后5年再改造城市和国有工矿、林区、垦区的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提出了6项政策支持措施,主要包括增加财政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的信贷支持,扩大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投资参股、委托代建等形式参与棚户区改造等。
由此,面对经济增速的放缓,中央政府并没有采取通过短期加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而是坚定转型升级的政策不放松,因为短期刺激只能换来一时的增长,只有通过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才能奠定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根基。从资本市场层面看,当前决策层积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推进制度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正是广大投资者所期待的股市向上的重要动力源。
识破股指不涨的“表象”与“真凶”
近日,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谈到,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范通货膨胀。经济的下限已经明确,股市的底线在哪?1849点的“金针”,还深深地刺痛着股民们的心,这根针是否已经刺探到底?到底谁是拖累股指的不能承受之重呢?
目前,关于股市为何迟迟涨不上去的观点众多。有人说股市资金不足,有人说IPO重启是洪水猛兽,有人说市场信心不足……记者采访业内人士认为,IPO重启事宜悬而未决,市场资金乏力与人气不足,都只是造成股市低位运行的表象,而“真凶”是宏观经济下滑。
IPO重启:不是洪水猛兽
“IPO重启不是洪水猛兽,在一个成熟的股票市场,不发行新股是不正常的,对新股的呵护不应过度。市场也已经逐步认识到这一点,可以说IPO重启对市场的影响在逐渐淡化,且其影响正逐步由利空向利好转化。”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加拿大睿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屈波认为。
今年以来IPO重启进程不断推迟,至今没有具体时间表。市场一旦有关于IPO重启的风吹草动,就要“惊起一片鸥鹭”,IPO重启真的有那么可怕?有分析的人士认为,前期市场将IPO重启视作洪水猛兽,其实是对“三高”发行、吸血圈钱、以及重启后的股市表现流露出的担忧。不过,该来的总归会来,IPO是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部分,投资者更期待的是这次IPO与此前有什么不同。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高超募规模”的“三高”状况在国内股市中普遍存在,使得公司乐于上市,甚至不惜包装造假上市,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上市公司,对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造成了巨大损害。
端午节前,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次改革主要围绕推进新股市场化发行机制、强化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等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进一步提高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改革新股配售方式、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等五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释放了积极信号,让投资者看到了监管层改革新股发行体制的决心。
资金:哪有赚钱效应就去哪
股市的涨涨跌跌总是与资金的进出相伴而行。然而,逐利的资金选择流向哪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6月份末7月份初,“钱荒”二字如同笼罩在市场上空的魅影。一夜之间,整个金融体系似乎没有了流动性。6月20日,银行间拆借利率一夜之间飙升至13.4440%,而央行并没有像此前一样及时给予商业银行流动性支持。直到6月25日,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才对外称,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是充裕的,6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率为2.1%,超额准备金余额达到2万亿元,而通常保持在1万亿元左右就比较充足。随着监管层的表态,投资者逐渐从恐慌情绪中走出来,市场利率有所回落。分析人士认为,此前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以及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加上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杠杆率,致使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部分地方政府和国企不具有效率且风险较高的项目仍然能够获得贷款,这使得资金出现结构性失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加拿大睿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屈波认为,市场从来都不缺钱。赚钱效应是资金走向的指挥棒,流动资金不愿意进入股市,是因为股市没有赚钱的效应,存量资金的力量又不足以推动股指大幅上涨。
同时,屈波认为,目前传统行业聚集的大盘蓝筹的上涨势头昙花一现,股指迟迟涨不上来,而创业板则出现局部牛市行情,这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增长正在从传统投资拉动模式向新经济模式转型,吸引资金转投新兴行业,另一方面也凸显A股股价扭曲、资金追逐小盘股的特点。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做空机制在弱市之下也是一股拖累股指下行的力量。屈波则认为:“国内股市的做空规模非常小,主要是股指期货,但是由于股指期货门槛高,投资者的操作经验少,主要是机构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套期保值,真正靠股指期货赚钱的投资者非常少,因此对股指下行的影响非常之小,可以忽略”
屈波认为,股市现在的状况正是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真实反映,造成股指涨不上去的深层次原因是宏观经济下滑,各项新出炉的经济数据表明,短期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调不变。目前市场已经进入底部区域,但是股指要在底部运行多久,则要视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的状况而定。
汇金增持+社保加仓 政策底提振市场信心
6月份,对投资者来说,是黑暗且恐慌的一个月,整个6月份沪指呈现单边下跌的态势,从6月3日到6月14日,短短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便下跌了6.02%,在此期间,2468只A股中有2114只股票呈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占比85.66%,其中,逾两成个股跌幅在10%以上。
汇金连续出手增持
在股指严重低迷时刻,素有“国家队”之称的汇金公司再次高调出手救市,开始2008年以来的第五轮增持行动。6月13日汇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分别增持了工农中建四家银行1932.14万股、4293.49万股、1846.59万股和2449.04万股A股股份,并表示在未来6个月内以自身名义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这四家机构的股份。
同一日,汇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新华保险206.05万股A股股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06%,增持耗资约0.45亿元。随后的14日,汇金再次出手,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买入方式增持光大银行A股股份2204.62万股,耗资约0.64亿元,汇金完成的六笔交易共向资本市场至少输血约4.6亿元。
对于此次汇金增持,广州万隆表示,汇金对银行、保险板块的增持,向市场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往往被市场解读为A股底将来的风向标。一方面,近十年来,股指的顶底往往与政策指向相关。如2006年底部股权分置改革与本币升值、2008年四万亿元投资、2012年初股市新政、去年底的引外资入市与暂缓IPO等,均引发市场上涨行情。另一方面,从近几年重要头部时的政策看,2007年上调印花税、2009
年货币收缩、2012年新股继续发行扩容等利空政策也均引起了市场较大幅度的下跌。可见,管理层的调控意图,对A股大方向运行有着重要影响。而近期,政策面没有明显的偏空信号,相反,IPO重启尚未落定,且管理层继续引“三金”入市、外资入市,而近期又有汇金护盘。从这个角度看,政策底部已然来临,中期行情值得乐观。
从盘面表现来看,汇金宣布增持后的几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经历了近一周的下跌后,于6月25日开始止跌,市场走出金针探底并开始反弹的形态,市场恐慌性下跌情绪有所抑制。
社保大手笔抢蓝筹
除了汇金增持外,代表“国家队”的社保基金在二级市场上的增持也暗示了机构资金认同当前市场的投资价值,后续市场下跌调整无疑为社保新增资金入场提供机会。据公开资料显示,社保基金在今年一季度增持了215家公司,包括中国石化、中国太保、中国人寿、中国建筑、中国化学、中国联通、中国西电等多只权重股。其中,社保基金一季度增持洲明科技、中兴通讯、中信重工这3家公司在1亿股以上,此外还对30家公司增持1千万股以上,两市A股净增持14.7595亿股;另外,已披露资料显示,社保基金在今年二季度增持盛达矿业61.6463万股、华平股份315.8843万股、中国石化2710.7548万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证监会在2013年6月2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6月份股市的下跌主要是受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的影响,但随后A股市场的反弹以及日均新开A股账户的回升显示出市场受临时性、突发性因素的影响正在逐步消除,市场运行恢复稳定。另外,证监会还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资本市场发展难得的机遇期。中国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快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通过出台优先股、扩大新三板等多重举措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并坚持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证监会的表态或暗示了国家对当前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认可,另外,近期国家出台了多项意见来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7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5大举措来研究部署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7月15日,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近期国家在政策面开始频频出手,无论政策是针对证券市场还是经济基本面的,都将减少市场对经济硬着陆的担忧,加强市场对政策底部的认可度,提振投资者对市场信心,在政策底部已初现的同时,市场也进入筑底过程。
经济、估值与技术 三大特征暗示市场底
经过年初的一轮快速上涨,A股再度进入回调下探的过程,6月25日沪指更是击穿1949点的前期低位,创出1849.65点的近期新低,投资者惊呼A股市场熊冠全球,是个无底洞。分析人士表示,目前A股已从经济、估值和技术等三方面出现底部特征,这表明市场底已经出现,投资者不必对短期市场的剧烈波动过于担心。
历史数据验证经济底已近
一般认为,政策底最先出现,市场底往往在经济底出现的前后3个月至前6个月出现,将股市表现比喻为
“主人遛狗”也是目前大多数投资者所能认同的观点。历史上著名的几次A股大底也证实了这一看法的正确。
笔者按季度对上证指数和GDP增速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发现,
1993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5.05%起,上证指数为925.91点;之后GDP增速开始下滑,至1995年四季度末,期间上证指数最低下滑至555.29点(以季末收盘点比计算),而对应当时的GDP同比增长为10.93%;1998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为7.50%处于低位,季度末沪指对应1242.89点,200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为8.97%,沪指季度末为1800.22点,至2001年二季度末沪指升至2218.02点的高位;由于种种原因,GDP由2003年至2005年底处于10点附近震荡,沪指也开始在1000点至1500点之区震荡;2006年一季度开始GDP开始重捡升势,由2005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10.04%升至12.4%,沪指由于1161.05点涨至1298.29点,2006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13.1%,沪指升至1672.21点,随着在2007年的四个季度GDP增长速度处于14%以上,沪指也由2000多点攀升至5261.56点的2007年年底收盘。
2009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61为当时最低,沪指则提前3个月于2008年底下探至季度回调以来低点1820.81点,随后GDP开始回升,至201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94点,区间高点,沪指同季度收盘3109.1点,季度收盘高点为2009年四季度末3277.13点。
目前最新公布的2013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为7.5%,为近三年来最低,上半年沪指收盘1979.21点同样是近三年来季度最低收盘,结合李克强总理“宏观调控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避免经济大起大落,使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讲话,许多分析人士认为,GDP增长速度底线似乎已经不远,因为即便是从1992年以来的GDP增速来看,7.5%也已经排在GDP增速最低的第四位。
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表述也许可以推测出政府对GDP增速底限容忍度的一些端倪。盛来运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觉得7%和7.5%,或者是一个具体的数字,不是特别的重要,因为我觉得给出一个宏观调控的区间,对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前瞻性是非常有好处的。”
蓝筹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最明显的市场底部特征就是估值的快速回落,按照国际市场多年来的历史运行规律来看,一个市场的整体市盈率普遍都运行在10倍至60倍之间,只有很罕见的时段会出现在这一区间之外,目前A股市场整体市盈率较低,仅有12.67倍,蓝筹股低估值优势更为明显。
从历史数据来看,目前大盘蓝筹股具备做多优势。截至昨日上证指数收报2044.92点,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TTM,整体法)为12.67倍,蓝筹股集中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动态市盈率(TTM,整体法)仅为9.33倍。目前市场的这一只估值已明显低于2008年10月28日沪指处于1664.92点当日收盘的水平,当时A股整体动态市盈率(TTM,整体法)13.67倍,沪深300动态市盈率(TTM,整体法)则为13.55倍。
迅速下跌形成技术底
形成市场底的另一个特征来自技术面的量能缩减和快速下跌。在形成最后一跌前,由于股市长时间的下跌,会在市场中形成沉重的套牢盘,人气也在不断被套中被消耗殆尽往往是在市场人气极度低迷的时刻,恰恰表明股市离真正的低点已经为时不远。随着指数的下跌,成交量在创出地量后开始缓慢的温和放量,成交量与股指之间形成明显的底背离走势时,才能说明量能调整到位。这一现象早在去年11月份就已经出现,并引发了去年12月份至今年2月份之前反抽走势。
形成最后一跌期间,股指的技术形态会出现破位加速下跌,各种各样的技术底、市场底、政策底,以及支撑位和关口,都显得弱不禁风,稍事抵抗便纷纷兵败如山倒。这在今年5月31日至6月25日之间的调整中已被演绎的十分清晰,2300点至2000点之间的所有整数关口均无明显支撑,前期低点1949点被称为政策底和钻石底的点位也没能阻挡市场的下跌,这与熊市的最后一跌的特点有很多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