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开始带实习生,就被人称李老师——太别扭了太别扭了!那时候走上神坛的XX功“李老师”还处于全国侧目,台上批斗台下嘀咕的风口浪尖上。于是我常常苦笑着说,“别叫我李老师,我怕走上神坛下不来。” 但,眨眨眼的功夫,全天下都是老师啦,我们全民进入了是个人都可以被称为老师的时代啦。 在媒体里,记者编辑被公关公司的人称为老师吧?出版社的编辑们称专栏作者是老师吧?记者外出采访的时候总要称一些业内的长辈为老师吧?你去做录电视节目,栏目组的人也叫你老师。大型音乐节目秀里,评委老师们不少吧?Band里的A老师B老师什么的更多,还有时尚界的老师、化妆的老师、配服装的老师…… 有时候帮朋友的公司做新闻发言人培训,媒介关系培训,也被人称老师……时不时有人写伊妹儿过来,抬头就是:“李老师”。 心里想,你才老师呢,你全家都是老师。 是,现在老师这一称谓,大概就类似于小贩们说的“靓女”、文艺圈里的“才女”、娱乐圈里的“美女”。 我知道,世界上总有些女人,被唤“靓女”就飘飘然开心至死,世界上总有些银镯女子,被唤“才女”就觉遇到知音…… 但,这种抬举让人不自在。 家人直呼我名字,熟悉的朋友叫我银子;比我大的呃,叫我小银子;比我小的,叫我银子姐;再小一点的,叫声银子阿姨我也朗声回应。领导们当然也是直呼其名的,让领导叫你昵称,感觉也很奇怪。 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者。我们用老师来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或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学习的人。这种尊称,还是冠到合适的人身上比较好。 当我在带团队的时候,叫我老师,还算顺理成章。想起当年那些刚入职的青涩记者们一个个脱胎换骨,想起那些推倒重来的策划与深度稿件,那些无眠的抽烟死扛的黑夜,想起那些为了稿子和老板拍桌子的瞬间,你们叫我老师,也不枉吧?但如今,我除了把自己有分寸的刻薄用在专栏里,未必对人有所助益。所以,老师二字,请可免则免。 我知道自己的性子是有点刻薄,但不至于好为人师。女人写稿子,篇篇“论人”,不是不小器,但如同有时候我情愿看一些肤浅的东西而不愿看说教式的专家文章一样,论事的杂文固然好,谁又不是在此间夹带私货贩卖观点,以真理之名卖阵营之实? 宁可写人,到底可以畅说心声,毋需隔靴搔痒还搔不到痛处。搔到痛处,哼哼,恐怕就轮到你自己痛。 假设,我们认为在一段认真的感情里,自我牺牲是必然的,那么在一篇认真的文字里,自我吐槽也是必然的。写到人的专栏,总是投射情绪观点,不需要一点一滴都公正客观无比,比论事的专栏写得要畅快些。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是性别之分,而是价值观、世界观之分。你赞同一件事,不赞同另外一件事,是无法勉强的。 自问性格上缺憾太多,实在不是可爱的人,不过,我也不遮掩就是了。 像“老师”这种大众的称呼,大多数人施施然也就受了,觉得你何必花一专栏的篇幅来冷嘲热讽。这便是不同之处,我认真的地方与你认真的地方不一样。比如,我就从来不会花一专栏的篇幅来陈说马云与史玉柱的不同,他们的不同与我无关,他们的财富也不关我事儿。 但,不叫我老师会让我更舒服一点,也许我能改变这一点。这就是我眼下必较的锱铢,戏谑的要点。国家大事、庙堂之远,虽无一不可入专栏——又何苦?高风险低回报,动不动还要被贴标签。 何况,我清醒得很,尚无那种白日里做的中国梦,言论也没有平庸到可以做社论的程度。 说回滥用到尽头的词,除了之前说的老师、美女、才女、帅哥,还有MM、专家、独家、时尚、性感、低调…… 迟早有那么一日,字典里美女的注解是——女人,对才女的注解是——识字的女人,对帅哥的注解是——男人,对MM的注解是——年轻的女人,对专家的注解是——爱说话的人,对独家的注解是——媒体的宣传语,对时尚的注解是——搞不懂的代名词,对性感的注解是——可以形容一切的万金油类的形容词,对低调的注解是——虚伪的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