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邮票借势神十飞天市场热销
2013-07-01   作者:沈婷婷  来源:天府早报
分享到:
【字号

   6月11日,神舟十号顺利飞天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近年来发行的航天题材邮票开始在收藏市场上热闹了起来,市值出现小幅增长。尤其以2003年发行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邮票邮票最受欢迎。  
  据悉,该邮票发行量达到1020万枚,一套共2枚,面额分别为80分和2元,共2.8元。昨日,记者走访成都文殊院和送仙桥收藏市场了解到,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后,不少成都的收藏家就专门前去询问航天题材邮票的升值情况。年初售价在100元左右的《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邮票,现已涨至120元,涨幅达20%。不过业内人表示,建议藏家入手仍需谨慎。

  “航天”单品涨幅较大 

  文殊院收藏店杨先生,他收藏邮票20年了,10多年前就开始收藏航天题材的邮票,从收藏投资的角度看,航天题材的个性化邮票增值空间并不是很大,因以重大事件为题材,才有了重要的纪念与收藏价值。
  6月11日,神舟十号顺利飞天并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航天题材的主题收藏热起来,其中邮票、金银币等藏品市值有小幅增长。  
  杨先生说,《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纪念邮票,里面共有两枚,一枚面值2元,一枚面值0.8元。“虽然发行量达到1020万枚,但因为是纪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意义特别,追捧指数较高,延续性强,增值潜力一直被看好。“在年初的时候售价是100元左右,现已涨至120元,上涨了20元/套。”  
  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2000年,“神一”邮票,发行面值1.6元,目前市场价在20元左右。2006年发行的“神六”,一套两枚,面值1.6元,目前市值为10元。

  “航天”搭载品附加值高   

  航天题材的邮票、纪念封和纪念章,不仅可以让藏友欣赏到航天发射的壮观景象,而且还能够进一步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成就,受到藏友青睐。  
  航天员肖像纪念封、3枚版航天员肖像个性化邮票等等,这些航天题材的搭载品颇为抢手。在神舟三号以及神舟四号的飞船上也搭载过纪念品,其搭载品特殊意义就在于通过邮戳以及相关图案记载了一段历史。  
  杨利伟乘“神五”邀游太空的纪念币价格则上升了五成多。从“神一”到“神六”的成套编号邮票,市场价已被炒到15万元。与搭载封相比,一般纪念封的价格只在10元左右。   
  一位藏家说,10年前,他就与航天英雄——杨利伟结识,他们共同策划了一组别具意义的搭载品邮票。策划程序为:杨利伟把航天专题邮票带入飞船,成功返回后,每个航天员签名留念,公证处盖章。由于航天题材邮票加入这些搭载因素,具有特殊意义,现价值连城。“航天”藏品尤显珍贵“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为了纪念这一事件,1958年中国发行了第一枚航天题材的邮票。”提起航天题材主题收藏,藏家放眼国外航天事业发展的历程及相关藏品。有关人士说,有藏家参观过几个国家的航天博物馆,收集的各国航天题材的藏品尤显珍贵。  
  国外收藏航天藏品包括航天器部件、使用品等。如航天员用过的手表、臂章等,因为在航天计划中使用过,因此价格扶摇直上。  
  例如,在神舟三号上搭载的1001个金箔,在2000年的拍卖会上,10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编号的金箔全部成功拍出,成交价均在1.5万元以上。因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又被称为921工程,其中编号为921号的金箔更是拍到了2.3万元。从国内情况而言,这类藏品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专家提醒>>>藏家入手 仍需谨慎   

  事实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每次都会发行个性化邮票。不过从历年发行的纪念邮票看,后期市场反应都不大,唯独《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特别纪念邮票卓然于市场。因此业内人士表示,从长远来看其升值空间是有限的,建议各类藏家根据自己的兴趣与实力,选取符合自己的邮票品类进行收藏与投资,不能过于刻意跟踪重大事件与市场动态。
  杨先生也表示,“航天题材藏品固然珍贵,如果从神舟一号就开始入手,成套收集,其价值就比较可观。不过投资航天类题材邮票,还是建议消费者要抱着审慎的态度”。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神十飞天升温航天收藏 2013-06-13
· 神十上天航天军工再迎炒作主题 2013-06-13
· 沪指现4连阳 航天航空涨幅居前 2013-05-29
· 航天科技成果将亮相北京科博会 2013-05-04
· 频繁剥离光伏业务 航天机电或谋求退出光伏行业 2013-03-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