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睁睁看着创业板指数持续走强,而手中的中小盘精选基金净值却不升反降。当遭遇基金经理投资风格偏离甚至是“反向操作”,基民显得有些无奈。
“价值”无价值,“成长”难成长,“精选”不精选……事实上,目前市场中确有一部分基金在投资风格上与其产品名称“名不副实”。然而由于基金在合同中早已为自身操作留下了足够“制度空间”,基民只能提醒自己:下次买基金,要看清产品招募说明书。
指数涨了 净值跌了
基民王叔最近有些“郁闷”。4月份,创业板渐露牛市姿态,部分个股屡创新高。被创业板走牛“感染到情绪”的他,在一家代销银行购买了5万元某基金公司的中小盘基金。
然而,本想借道分享“成长红利”,王叔却在投资了该基金一个多月后发现,这只号称“主要投资于具有持续成长潜力的中小盘股票”的中小股主题基金,净值下跌超过2%。
翻看该基金一季度报告,保利地产、中国平安、贵州茅台、万科A和金地集团均跻身其十大重仓股行列。基金经理的解释是,新一届政府创导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望得到逐步落实,股指则在周期股的带领下将逐步企稳回升。
“由于小市值股票前期涨幅过大、当前估值偏高、面临业绩压力等负面因素影响,我们倾向于关注周期股和价值股的投资机会。”该基金经理表示。
但是让王叔感到不解的是,一只专注于挖掘成长股的基金,如何就成了周期股的“粉丝”?
事实上,王叔的困惑并非个案。目前市场中,确有一部分基金在投资风格上与其产品名称“名不副实”,有些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选股偏好与产品定位出现阶段性偏差甚至“反向操作”也并不鲜见。
记者统计显示,在2月18日至5月27日区间内,中小股强势崛起,创业板指数涨幅高达30.46%。而在纳入统计范围的34只名称中注明主投“中小股”或者“创业板”的基金中,有6只基金其间净值下跌,11只基金跑输业绩基准。
为何“货不对板”
透明开放的基金产品,怎么会如此“说一套,做一套”呢?王叔并不甘心,于是向推荐其买该基金的上述银行理财经理反映情况,却被告知“这很正常”。该理财经理建议细读该基金的产品招募书,王叔这才发现了“门道”。
尽管在招募说明书中,基金承诺股票投资总额的80%将投资于中小盘股,但对“中小盘股”的定义却与传统市场认识有所区别:每半年将对A股市场中的股票按流通市值从小到大排序并相加,累计流通市值达到总流通市值70%的股票归入中小盘股。
如果按照上述规则定义,除了12只航母级大盘股,A股市场上绝大部分股票都属于“中小盘股”。“也就是说,契约规定了的范围基本上等于没规定。”
投资范围
不能把自己定死
“我们也很无奈,如果把投资范围限得太死,到最后是自己把自己定死。”上海某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在基金投资“名不副实”的背后,基金自身也并不情愿。
该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基金发行频率不减,每天都有数十只产品在渠道中销售,为了避免同质化,基金总希望通过一些亮点来吸引投资者。“名字中就免不了"成长"、"中小盘"、"新经济"等等词汇。”但由于市场行情仍然处于一个混沌的周期,阶段性的主题能够持续多久无法把握,“基金不可能将"一辈子的幸福"都赌在一个领域,否则一旦市场风格切换,基金几乎退无可退”。
警惕基金“标题党”
随着基金数量不断增加,有相当多的基金名称直叫人“看不懂”,比如,在目前上报证监会的基金申请表中,低估值高增长基金、可持续发展基金等名称赫然在列。基金名称耍足了噱头,而其主题定义模糊,本质上或许只是一只普通的股票型基金。
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面对一些基金在取名方面的“花枪”,投资者应该慎重选择。
“其实一些基金是多种风格兼具的,只不过是一种风格占据主导地位,投资者千万不要被这种混合名字搞乱,如果通过名字不能确定基金的风格就一定要仔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了解基金经理历史业绩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