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艺术品收藏:引文人之雅意
2013-06-18   作者:小犁  来源:姑苏晚报
分享到:
【字号

    歙砚又名龙尾砚(唐、宋时亦称婺源砚),因石材产自婺源县东北部之龙尾山而得名。歙砚与端砚同为深受文人墨客钟爱的文房佳品。6月18日,在苏州文物商店举行的全国文物艺术品展销会上,由北京叙文居设计的十余款歙砚艺术品将向苏州的砚石收藏爱好者展示精品歙砚的艺术之美和石品之魅。
  从地质学来说龙尾石属于变质岩,形成距今已有8亿年左右。这种变质岩是因火山岩与积成岩在地壳内受高温的作用,改变原来结构所形成的一种新岩。变质岩的岩层属性为片叶状板岩,其矿物成分有蠕绿泥石、白云母、石英、金属矿物、微量碳质等。龙尾石的平均硬度为摩氏4度。砚石料的出现比较偶然,或在某个局部,或是一个变质块,或是一条变质带。因此开采艰难,好的砚石也就显得十分珍贵,有评为“麻石三尺,中隐砚才数寸而已,犹玉之在璞也。”
  正是由于“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龙尾砚的采制自南唐开始到清末一直由官方组织开采。南唐和两宋,是历史上龙尾砚采制业的鼎盛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尾石砚,被赞作“三物为天下观”。北宋末年,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奉命到龙尾山取砚时,写下了著名的《砚山行》。南宋理宗时,徽州知府将龙尾山羊头岭古坑砚,与澄心堂纸、汪伯立笔、李廷珪墨作为“新安四宝”,定期进贡朝廷。
  进入元代,龙尾砚采制日趋衰微,婺源知县汪月山在龙尾山组织一次较大规模开采,结果石尽山颓,压死数人。有明一代,未见官方开采龙尾石的文字记载。延至清代,因乾隆嗜砚,臣僚四处搜求精品,绅士家藏古式与砚山居民所存之旧石,悉重金征取。此后,兵荒马乱的清末民国再无力开采砚石。
  龙尾石结构坚紧、纹理缜密、石肤温润、发墨如砥,具有坚润之美。这种美来自于眼和手的感触。用眼观之,晶莹如玉且有透明感;用手抚摸,如婴儿皮肤一样娇嫩,故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龙尾石常见的石品有如下几种:
  鱼子,砚石中的细小黑点,分布均匀密集。其形式如鱼卵状,卵也称子,故称鱼子。此石品常见于宋砚之中,深受当时文人喜爱。
  金晕,金晕为金黄色,成片或成块状晕散。金晕与金星都属一种硫化铁之类的物质在砚石中自然渗透所形成的现象。
  金星,色金黄,成点状,分布在青黑色的砚石中如天空闪烁的星斗,十分耀眼。金星有大有小,有聚有散,其形态多样,因此可细分为暴雨金星,谷粒金星,水浪金星等。
  眉纹,也称眉子。呈黑色,为条状,如人的眉毛。眉纹有阔有细,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可细分为燕湖眉纹,凤眼眉纹,枣心眉纹等。
  罗纹,纹理旖旎如丝绸,莹洁素雅。如刷丝罗纹,牛毛罗纹,钨钉罗纹等。
  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由于高档石材的日益稀缺,以砚石天然特点为主要呈现的歙砚艺术品越来越受到观赏者、收藏者的钟爱与重视。砚台最初是一种研磨的文房用具,从宋代开始,文人士大夫在书写之余,对居于案头的实用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在制砚上,除继承传统的精致工艺外,更将文人画的理念及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引入砚的制作中,创作出“文人砚”。
  因此在当代砚雕创作中,设计者需要把握住一个原则,砚雕不是为雕而雕,而是通过作者的情感去激发石材的灵性,挖掘自然拙朴之美。“从选材到作品完成,从制作工艺到表达的文化气息,我们主张顺势而为,以书画艺术品位入砚。多巧思,少匠气。因为在设计者眼中,每一方砚台都是唯一而不可复制的。”叙文居的设计者表示。
  在叙文居,每一方被挑选的砚石,皆是汲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阳光,雨雾,山川,溪流一切至纯至净。石质温润的砚石,经过上亿年的蕴藏,沉寂于龙尾山灵秀山河之中,直到有一天被唤醒,注入艺人的感情,静待有缘人的抚砚把玩,将其静置于案头,叙述着古老的沧海桑田。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什么因素决定了艺术品的价格 2013-06-18
· 艺术品信托兑付或临难题 2013-06-17
· 艺术品的真伪谁能一锤定音 2013-06-14
· 巴黎:柏林墙拍卖艺术品展示 2013-06-07
· 亚洲艺术品市场领头羊将落谁家 2013-06-0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