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城镇化势不可挡。为了城镇化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有关于土地的问题必须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规划。面对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从媒体和学者已经提出了很多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案。而就在这几天,由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司长徐林等人撰写的课题报告《土地制度改革与新型城镇化》,也给城镇化提供了新的建议思路。这些建议中,颇有一些创新之处。 这份报告提出,改变严守耕地红线的思路,从保证实物耕地总量红线转向保证以产量加权的土地当量红线,实现全国范围内土地占补平衡。也就是说,发改委这份报告强调,保证耕地保有量,但是更要提高土地的使用率。 现在房价居高不下,很多研究人员都认为,地价居高不下是房价水涨船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土资源部在2010年3月的统计显示,地价已经占到了房价的3成以上。 发改委的最新报告提供了3个改变土地方式的方案,一是改革土地招投标拍卖制度为零地价或低成本价供地;二是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归中央;三是政府退出征地过程,实现建设用地供给市场化。这些建议,都意味着大刀阔斧的改革。 发改委的这份报告涉及城镇化过程中的多方面问题,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具有较大的突破性。这对于下一步城镇化的破题提供了更全面、更大胆的参考。如果在时机成熟之后,这份报告中的建议能够逐步落地,相信会对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务院参事汤敏对此作出评论。 发改委的这份报告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建议,其中引人关注的一点就是从耕地的面积红线转向土地当量红线。规定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保证我国粮食能够自给自足的重要政策保证。但是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国际贸易交流的加强,粮食产量已经不是完全取决于耕地的面积,单位面积的产量也是重要的因素。这就是报告中提出的当量红线的概念。从保证耕地面积,到提出当量红线,汤敏认为这套改革思路很有创意。 汤敏:因为要保证的不是那18亿亩的耕地,而是粮食产量,当量的角度更科学。现在农村耕地都保护不足,很多耕地被撂荒,如何发挥农民耕地、种粮食的积极性,也得从当量角度来考虑。只要保证国家的粮食总量,不管这块地是在城市或郊区,只要能产出这么些粮食就行了,让土地能更灵活地交换。土地作为农民财产的一部分,通过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等方式转变成农民的资产。 另外,城市需要不断扩大,扩大肯定要占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城市房价那么高,和土地供给不够也有关系。如果这方面更灵活,一方面能使老百姓有更好的居住条件,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房价。 房价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数据。房价居高不下,和土地价格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发改委这份报告中提出了3种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的办法,具有很大的创新性。报告提出的:低成本价供地、卖地收入归中央、市场化供地这三种方案,哪种方式的可行性最大?如果这些措施能够真正实施,房地产市场的面貌是否可能彻底改变?汤敏分别对三种方案进行了分析。 汤敏:首先,低成本供地,拆迁的钱、补偿的钱这笔钱谁来出?哪些地、哪些房子应该低价格供给,哪些能高价供给,这些细节要设计。 第二,把地方财政卖地的收入归中央,是釜底抽薪的办法。很多地方50%的收入就是从卖地来的,如果卖地收入归中央了,地方政府推高这个地价的激励机制没有了,但是地方政府的收入谁来补? 第三,市场化供地,当然也是一个办法,但是这个办法需要试点。如果由公司直接征地,老百姓卖不卖地,或者卖多少价格等因素都要通过试点来试验。 发改委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些突破性的方案,这些方案在实施之后,必然对城镇化进程带来很大的推动。但是政策的实施也需要有合适的契机。那么发改委提出的这些建议,大致在什么时候可能推出?政策推出需要那些前提条件?汤敏认为先设试点。 汤敏:这是一个大动作,它可能牵一发动全身。这些都得先试点,不通过试点就马上全国推广有巨大的风险。改革不能操之过急,期望值也不能过高,这需要一个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