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投资者一直在问“成长股和价值股的估值差异如何演进”?是你死我活的风格切换?还是赚钱效应更大范围的蔓延?
基于对中国经济转型和改革大趋势的判断,我们认为,受益于此的成长股是未来数年A股行情的主战场,值得作为核心配置。因此,下阶段行情的演绎可能是——成长股行情的赚钱效应向更大范围蔓延,即带动蓝筹股和周期股的阶段性反弹(或反抽),并不是重演2010年10月份周期和成长的风格转换。
政策利多短期市场
改革预期和资金面的正面因素阶段性压过了短期经济数据的负面因素。近期,资金面较宽松、4月份糟糕的经济数据被市场消化,改革、转型的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无论是国务院常务会议《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还是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都清晰而强烈地向市场释放了改革和转型信号——要以简政放权推动经济转型、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我们认为,这里的“市场”显然包括了股市。
积极发挥股市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转型,是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政策变化,也是未来几年投资逻辑中的重要前提。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大量的地方政府“甩开膀子”大搞投资,以至于负债累累,到如今却是行业产能过剩、企业困难重重。而危机中心的美国经济利用资本市场实现了转型,涌现出苹果、脸谱、页岩油、3D打印、特斯拉等为代表的新产业,企业盈利能力回到上世纪90年代新周期启动时的水平。因此,面对未知的未来和复杂的经济转型,资本市场的无形之手相比较行政干预的有形之手更有效率。
我们认为,在经济转型阶段,成长股行情有些泡沫是正常的、甚至是有益的,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金流向更有效率的地方。从中外股市历史看,资本市场可以更有效地筛选和推动新兴产业、新兴商业模式和高科技产业。成长股初期往往受质疑,有创新的商业模式而没有业绩支撑、甚至亏损,但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真正的成长股最终将用业绩高成长来化解高估值,越涨越便宜。即使有伪成长股鱼目混珠,也是局部的,可以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被市场消化。
成长股慢牛行情望延续
存量财富再配置,成长股慢牛行情的赚钱效应有望延续,并有望阶段性带动此前涨幅落后板块的反弹。不可否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近10年,居民财富快速膨胀,截至4月底,中国个人本外币储蓄存款43万亿元,面临着强烈的保值增值的需求。因此,A股市场并不缺钱而缺的是信心。在资金面偏松、大盘久盘而难跌深的背景下,成长股行情的赚钱效应逐步从创业板蔓延到中小板和主板的成长股,并有望实现短期的星火燎原、带动大盘。
我们认为,消费和创新主导的成长股行情可能只是处于“底部的顶部”,即中长期震荡向上、空间超预期。短期可能要休息一下,但不代表行情结束,而是为了消化短期的不确定性以及情绪的变化,并等待新的向上驱动因素。其中,短期的不确定性包括:创业板和中小板大股东减持、IPO重启的隐忧、广东招标政策对医药板块的冲击等;情绪的变化则是担忧此轮成长股行情重演2010年到2011年的大起大落和风格切换时的踩踏风险。
我们认为,对于成长股行情的短期休整不必太悲观。当前国内外经济背景优于2011年,中国坚定转型、美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创新周期奠定了成长股行情的中长期基础,因此,如有情绪性杀跌,则是逢低买入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