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混业化"猜想 银行何去何从
2013-05-06   作者:王凡  来源:新金融观察
分享到:
【字号

    "戴着镣铐跳舞",有人如此形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中的金融混业经营。
  近年来,券商、基金、私募、银行、期货等各个行业间的藩篱正在逐渐被打破,金融业呈现出更广泛的合作。在这样的趋势下,理财"混业化"格局开始形成。与此同时,监管层的管制也日趋严格和精细。不仅仅是在中国,投资大师索罗斯在先前的博鳌论坛上也呼吁,西方应该对金融加强管制。
  事实上,从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文件中可以看到,监管层严控风险的思路非常清晰,但同时也为未来的混业经营释放出更多空间。

  “强监管”趋势

  “近年来整个理财市场中,公众和监管层关注的焦点逐渐从个别业务流程环节、个别产品、个别机构、个别行业的层面逐渐扩展到整体市场的结构。”在日前举行的普益财富管理论坛上,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翟立宏表示,现在业内特别关注、议论最多的就是“强监管”趋势。
  事实上,监管层的重视与近两年理财市场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据普益财富最新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发展报告(2012-2013)》显示,2012年,我国针对个人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数量达34080款,较2011年增长51.86%,而新发规模更是达到30.36万亿元人民币,较2011年增长78.69%。虽然全年发行总量的增速不及2011年,但新发数量和新发规模已经达到了历史新高。
  “理财产品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是我国居民财富增加的具体体现。”论坛上,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王岩岫表示,理财产品成为连接间接投资与直接投资市场的桥梁。
    不过,在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更多地暴露出来。王岩岫指出,现在理财业务发展过快,参与机构良莠不齐,有些机构风险管理能力不强,有的银行还把理财产品当做高息揽存和变相房贷的手段。同时,有的银行在与券商、保险等机构合作投资一些非标类产品时,第三方没有做好相关的风控审查要求。
  事实上,在过去两年中爆出的有关理财产品的风险性事件中,大多涉及这些问题。为此,监管层先后出台多个文件对理财市场进行规范,特别是随着“8号文”的下发,更是引发了理财市场的强震。
  或许,正如很多人预料的那样,“8号文”只是加强监管的一个开始,对于理财市场风险,监管层将出台“组合拳”。就在5月初,银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银监会今年将重点从5个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银监会将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管规章体系,加大对“资金池”等操作行为的现场检查力度。同时,严格控制理财资金投向,加强对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活动的行为监管,并且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
  王岩岫也在论坛上透露,银监会的理财产品非现场登记系统即将上线,所有的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都要对资金投向、配置比例,以及投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风险事件、责任人等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进行披露。


  压力越大创新越强

  随着监管层一项项新措施的出台与落实,很多人不禁担心,是不是中国的理财市场出现了问题?
  不过,理财市场的从业者们对此颇有信心。根据波士顿公司发布的中国财富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超过73万亿人民币。而可投资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高净值人群,美国约300万人,欧洲约200万人,日本是200多万人,而中国已达到174万人,未来理财市场空间巨大。
  而更多中等收入的投资者,也对理财市场有旺盛的需求。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马续田表示,目前整个市场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客户已经达到了约2千万户,客户的基础非常庞大。
  “说"强监管"趋势,多少有点片面,但"8号文"出台的背景却是值得思考和解读。”翟立宏认为,虽然监管变得严格,但是也有更多积极的促进效果。可以看到,在新的监管要求下,各家机构已经有所动作,理财市场的变革即将到来。
  翟立宏表示,现在行业和研究机构都比较推崇“泛资产管理时代”的提法,即资管市场融合,渠道和环节因此变多,不确定性也会增强,风险的概率随之加大。因而监管层加强风险把控的措施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随着监管压力的增大,机构创新的动力也变得越来越强。“监管约束越强的地方,也是创新冲动越强的地方。”在提到新的监管政策之下银行理财未来的趋势时,光大银行零售市场部总经理张旭阳对新金融记者表示,未来5年,应该是金融资产管理创新最丰富多彩的时代。
  “我觉得未来5年的趋势是资产证券化,因为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发掘资产的真实价值,形成一个公允的价值体系。”在张旭阳看来,这不仅能为我国的经济转型打好基础,也会为城镇化的发展形成巨大的融资来源。未来5年,银行、券商、基金、信托等各个资管行业都不可避免地要参与到资产证券化的大潮之中。
  张旭阳同时认为,“理财基金化”或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方向。“理财产品必须要像基金一样去管理,做风险投资、组合投资,使单一理财产品、单一理财标的物对投资者的影响能够减少。”他表示,当理财产品能够让投资者看到风险,也愿意承担风险,才是真正回归资产管理的本质。
  “事实上,中国的银行理财经过多年的发展,正在从过去不规范方式向标准的资产管理方式转型。”马续田表示,这在“8号文”出台之前,有的银行就已开始这种转型,而新的监管政策之下,这种转型趋势更加明显。
  而在讲到资管产品的创新时,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则认为“走出去”或许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金融产品,不是监管不力,而是需求过旺,这必然会产生低质的供给。”他表示,房地产调控一直未有显著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百姓除了房地产没有可信的、稳定的投资渠道。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呼唤财富创新,而财富创新的一个大方向是必须开放。”李稻葵解释说,引进一部分国外的金融产品或许是不错的选择。比如,让投资者或者机构在有序的前提下拿出一部分资金出国投资,就相当于引进了国外的金融产品。
 
   银行何去何从?

  可以看到,随着创新的深入,资管市场的蛋糕正在越做越大。但同时,蛋糕的分食者也越来越多。那么,在理财混业化日趋深入的现在,银行在资管市场中的地位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中国银行理财已经成为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人。”马续田表示,银行理财到今年一季度已经突破8万亿规模,是最大的资产管理主体,稳坐泛资管时代大市场的头把交椅。
  同时,随着金融脱媒趋势的不可逆转,银行的理财业务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王岩岫表示,国内的理财产品虽然发展较快,但只占银行业务资产的5%。可以说,我国理财产品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理财业务也将成为银行发展的重要方向。
  从银行业经营转型来看,理财业务也必将成为银行未来发展的重点。“2013年以来,新资本协议的实施,对银行的资本权重要求很高,各个银行都向节约资本型的银行发展。”王岩岫说,未来商业银行的资本压力将逐步加大,过去那种依靠内部利润增长以补充资本增长,再通过资本项进行融资的模式将越来越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将把发展理财作为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契机。同时,发展理财业务有助于培养商业银行的投资管理能力,增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力。
  虽然资管行业老大的地位难以撼动,但银行不再是一枝独秀。现在,信托行业资管规模将超过8万亿,券商资管也异军突起,险资资管跃跃欲试,面对众多分食者,银行业正在采取连横合纵的策略。
  由于理财产品对收益、风险等的限制,有些市场银行理财不会亲自参与,但会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市场合作中。借助市场的力量,把整个理财业务做大。事实上,最近一年间从原有的银信合作,到现在的银证、银保、银基等合作模式的迅速成长,银行理财几乎布局资管市场的全版图,机构投资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据马续田介绍,这些年工行和公募基金、阳光私募、券商资管机构都有合作。“在统一的财富管理市场形成过程中,因为银行的专业特征,我们更多关注固定收益市场,以及非标准化市场,所以跟其他机构合作空间是非常大的。”他透露,最近工行就正在和一些券商讨论资产证券化产品、私募债品种合作。
  依托密布全国城乡的近20万个网点,银行的独立渠道优势让其他机构望尘莫及,而且作为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提供者,银行掌握客户的一手数据,也使得其他机构对银行更为依赖。“现在,公司所有的业务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都需要跟银行加强沟通和联系。”博时基金总裁助理刘东表示,只有依靠银行平台,公司的业务才能做得很好,他也一直在寻求和银行更多的合作。
  事实上,这样的合作模式也是做大蛋糕的过程。华泰证券副总裁张涛表示,目前证券行业客户资产的总规模大体上相当于银行业的2%至3%,这足以说明未来的合作空间、结构转换的空间是巨大的。张涛强调,合作不是相互之间单向挤压的过程,而是交融的过程。
  “银行和券商是互赢的,因为这部分增加的收益,不但没有蚕食银行原有的收益,反而超额的部分是由两家分享的,所以这是多方共赢的方向和格局。”张涛如是说。
  而面对金融脱媒、利率市场化等带来的压力,张旭阳则认为,长期来看,未来银行业的角色将逐渐淡化。但资产管理行业、财富管理行业将会赢得很好的发展空间。
  从原有的银信合作,到现在的银证、银保、银基等合作模式的迅速成长,银行理财几乎布局资管市场的全版图,机构投资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中国大妈抢金背后的理财焦虑症 2013-05-06
· 肖钢的法治思维:用庞氏骗局警示理财产品风险 2013-05-03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3-05-03] 2013-05-03
· 银行理财二季度收益率或现跌势 2013-05-03
· 86%短期理财基金跑赢一年期定存 2013-04-2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