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收益率达16%,并且3个月就可以兑付赎回。从期限、收益分析,当时我也觉得震撼。”桂成(化名)回忆说,1年前,他从大华银行购买一款挂钩两只股票的结构性产品。但他的美梦最终在近期破灭:本金亏损10%! 购买大华银行另一款结构产品的王燕(化名)遭遇与桂成类似。他们都向《21世纪经济报道》投诉称,在购买过程中被理财经理误导销售,集中在两点:一是理财经理强调产品虽有理论风险,但实际并不大;二是通常3个月后就能发生自动赎回事件,期限短。 4月26日,大华银行向记者表示,经核实,理财经理确认在销售过程中说明了产品风险,并强调90%保本的特点。并且在相关产品文本中也重点列示了主要风险及特性,由投资者以签字、钩选、抄录等形式确认清楚知晓产品风险,并愿意承担相关风险。 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许海波则分析,这类纠纷比较棘手,首先虽然投资者声称被误导,但并没有相关证据;其次银行不能提供相应的录音、录像证据,也无法指责其一定存在违规行为,最终就只能以合同为准。 所幸的是,近日上海银监局下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代销业务管理的通知》中就提到,在2014年1月1日前,银行所有销售柜台需将录音录像同步监控配置到位,这不仅用于诉讼和投诉时提供证据,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基层销售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