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在今天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央行制定的2%通胀率已经完全失去了经济指标意义,转而成为一种有效的政治沟通手段。这对未来的投资结构和投资哲学已经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意义上的“优质”、“现金流充沛”的概念已经转变。前30年,轻资产、低劳动力成本的公司股票具备与债券相同的本质,即无论如何,都要提高收益率才能增加赢利。而提高收益率的前提是扩大投资,加大分红。这使得这些股票的短期目标经营完全建立在对现金流渴求的基础上。然而,随着总体形势的变化,当全球的债券收益率已经降至极低的水平之时,这套模式显然不再适用。 其次,我们必须要明确,过去30年,政府是信贷友好型的,而今天则变成了债务友好型。为了减轻债务,政府对于发行廉价货币的热爱将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冲动。要知道,在一个实际利率为负值的世界中,政府往往利用通胀来降低实际债务的价格(经常是打着增加就业岗位的口号)。 所以,对于投资来说,要在这样的廉价货币环境中,去寻找那些具有真金白银本质的公司,比如,公司手中有硬性资产,能够持续不断地支持商业经营行为、能够最低限度地压低劳动力工资,且能平稳渡过通胀压力的企业。与此同时,公司将不大可能再度获得更多的廉价信用,他们必须要实施结构重组,以降低经营成本,并以最大限度获得现金流的支撑,同时,对现金流的消耗也将出现明显上升。 纵观股票市场,只有基础能源和大宗商品领域符合我们上述的定义。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10年中,借助于中国崛起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的因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迎来了漫漫10年牛市,许多在基础能源领域投资的银行和交易都发了大财,总共约实现了2500亿美元的利润。虽然由于经济危机,大宗商品领域的赢利步伐渐缓,但其赢利水平仍然在证券市场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消费类企业则将受到无情的抛弃。 当通胀的理念和哲学已经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时,资产的重新组合已经是大势所趋。也许,战无不胜的板块概念将再一次重新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