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傍晚,世界拍卖巨头佳士得向外界透露,将在上海开办独资公司。但外资拍卖公司不得拍卖中国文物的限制是一道门槛
佳士得在上海落地,这将是迄今为止首家在中国获得拍卖执照,且独立开展拍卖业务的国际艺术品拍卖公司。此外,佳士得还宣布,将于今年秋天在上海举行秋拍。
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国内业务负责人蔡金青在第一时间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采访中,她首先提到了佳士得对中国内地市场潜力的看重:“过去多年,中国经济和艺术品市场都经历了非常高速的增长。而随着中国收藏群体的扩大,将来这块市场还会有更大空间。”
消息一传出,立刻引起了拍卖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内知名拍卖公司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以及上海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均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董国强认为:“我更盼望两家海外公司不受任何限制地进入内地参与竞争,就像我们去香港一样,规则平等。”
赵涌则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这几年,我一直呼吁让外资拍卖行也进入中国,表面上看起来他们会分走一部分资源,但他们的规范操作、人才聚集效应也能为内地的行业带来良性的影响。此外,这样的大拍卖行将带来更多的委托方和买方,实际上是让整个市场得以扩容。”
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信心
拥有雄厚资本和人才、人脉网络的佳士得,已有247年历史。自1994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佳士得与中国艺术界建立了长期的关系。其上海办事处首任负责人朱永明,因其家学渊源在上海艺术界与文博界如鱼得水。近十年,中国也逐渐成为全球最大及发展最迅速的艺术市场之一。尤其是2008年以来,参与佳士得全球拍卖的中国内地藏家的人数增加了一倍。
虽然艺术品市场在2011年遭遇拐点,并在去年呈现下滑趋势,但从佳士得进入上海这步策略来看,他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仍旧保有很大信心。“我们对中国市场一直情有独钟。虽然一直以办事处的形式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也与中国艺术界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过去十年里,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爆发式的增长,现在开办公司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
蔡金青对本报说。
在赵涌看来,佳士得在上海开办独资公司对于整个行业是一个利好。“作为有着247年经验积累的公司,他们的操作相对而言更规范。”
北京华辰拍卖公司副总经理、拍卖师沈燕华也如此认为。
赵涌说,“藏家的购买力”以及“专家储备”是上海对佳士得构成吸引力的主要方面。“去年,内地拍卖公司保利与嘉德征战香港,香港现在颇为热闹。而现在,佳士得与苏富比分别在上海、北京开展业务,因为随着市场的扩容,单单依靠香港已经远远不够。
拍卖资质受限
赵涌在表示期待之余,也点出佳士得在中国前景的几处隐忧。“可以断言,佳士得进入中国之后会面临较大困难。”他所说的困难,主要集中于两点:拍卖资质上的限制,以及在中国法规、文化环境下的生存适应性。前者也是包括董国强在内的其他业内人士普遍提到的。“中国文物拍卖”资质牵涉到中国《文物保护法》(下称《文物法》),也是一直以来海外拍卖公司在中国面临的一道壁垒。
沈燕华对本报分析:“按照《文物法》第55条的规定,国外拍卖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或独资公司没有拍卖中国文物的资质。”“文物”的内涵所指包括1949年以前的中国艺术品。“中国的古董、古画、近代书画作品都在此之列。”她说。
而在纽约、伦敦和香港市场上,中国古董包括青铜器、高古瓷器以及一些宫廷珍宝,一直是佳士得的强势领域之一。其所征集文物也屡因文物的特殊历史意义而引起注意,如曾引起热议的圆明园兽首、乾隆玉玺等。将来,这些品项都将无法被带入中国内地。
对于佳士得面临的限制,董国强在微博上说,“这相当于开餐厅只能经营除炒菜之外的一般饮食”。“其实,我更盼望两家海外公司不受任何限制地进入内地参与竞争,就像我们去香港一样,规则平等。”
“中国市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市场,能够在其中发展都是经过艰辛努力的。佳士得在中国将面临文物拍卖的管理体系不同、文化环境不同,这些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不小。”赵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