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古董列车穿越伦敦地铁150年
2013-03-15   作者:白旭 董翔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分享到:
【字号

    在英国伦敦穆尔盖特地铁站,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与蒸汽火车的驾驶员合影。新华社/法新

    跨越150年的伦敦地铁

    一辆曾在19世纪运送旅客的蒸汽火车经过贝克街站。新华社/EPA欧新

    演员身着旧式服装站在曾在19世纪运送旅客的站台上拍照,纪念伦敦地铁成立150周年。新华社/EPA欧新

    随着夜色中的一声汽笛,一辆19世纪蒸汽机车拉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木制车厢驶入伦敦地铁穆尔盖特车站,白色蒸汽从红色车头上冒出来,煤气味在空中弥漫,这一幕似乎把人们带回到了1863年。那一年1月9日,伦敦开通了世上第一条地铁线路。
  如今,250名乘客搭乘这辆古董列车重溯当年旅程,纪念地铁诞生150周年。
  古董列车的车头是英国大都会火车公司1898年建造的最后一个蒸汽动力火车头“大都会一号”,车厢则制造于1892年,是目前最古老的可使用车厢。
  伦敦冬天的傍晚非常寒冷,很多人还是专程来看一看这个“老古董”。白发苍苍的格兰登从40公里外赶来。“我喜欢火车,”他说。“我早听说过从前的火车比较小,因为烧煤有很多烟,我母亲还给我讲过她在二战时到地铁隧道中躲避炸弹袭击。”
  一些演员穿着维多利亚时代的服装登场,以便逼真再现当年车站的面貌。格林伍德穿黑制服持警棍,扮演警察:“我的角色是在车到站的时候维持治安,那时候都是警察在这里工作的。”
  大概最开心的人要属那些可以搭乘这辆特殊列车的乘客了。奥斯本从肯辛顿奥林匹亚到穆尔盖特,火车中途不停连续行驶了半个小时。
  “在车厢里,可以听到发动机咔嚓咔嚓的声音,闻到煤烟的气味,重现了150年前的场景”。古董车虽然开得慢,但奥斯本觉得车厢里更华丽,更舒服。
  乘客之一伦敦市长约翰逊说:“这一‘非凡’旅程带你进入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品中,像柯南·道尔一样坐在天鹅绒椅子上旅行。”
  被伦敦人常称为“管道”的伦敦地铁(大概是地铁隧道形状像管子的缘故吧)开创了很多先河,比如运行第一辆电动列车,安装地铁站第一部电梯。而在地铁修建以前,人们对它并不抱信心。《泰晤士报》曾说建造地铁的想法“不切实际而且危险”;不过,第一条地铁线建成后,报纸很快改变了态度,称之为“当今伟大的工程学典范”。
  古老的地铁列车分为头等车厢和普通车厢,还曾专辟女性车厢。不过,据说从前的乘车经历并不美好。
  一位名叫布卢门菲尔德的乘客曾于1887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隧道里满是煤烟的气味,所有窗户都关上了……当我到站时,都快被憋死和热死了。这也太危害健康了。”
  相比之下,这些年来伦敦地铁进化得“更大、更干净、更快了”,格兰登说。
  乘地铁的人也越来越多了。目前伦敦地铁每年运输12亿人次,有十多条线路,270多个车站,45%是在地下。为安全起见,伦敦地铁站里没有垃圾桶,或者只有透明的垃圾袋。据悉,工作人员每小时都会进行安全检查。
  电影和文学作品让伦敦地铁广为人知,从罗伊和迈拉《魂断蓝桥》中为躲避战火浪漫的邂逅,到007影片《择日而亡》中詹姆斯·邦德领到爱车的接头点。每天都会有人到国王十字车站寻找哈利·波特的九又四分之三站台,也有人期待看到《V字仇杀队》中的秘密总部。
  伦敦每个地铁站中的装饰各有特色。购物天堂邦德街的车站墙上画着巨大的礼品盒子,而靠近国家美术馆的查令十字车站,壁画则是世界名画。在贝克街站,侦探小说迷们可以和墙上的福尔摩斯合影,还可以猜一猜画图出自柯南·道尔写的哪个案件故事。
  红蓝相间的地铁站标志和五颜六色的地铁网状路线图出现在杯子、桌布和T恤衫上,成为伦敦的象征。伦敦交通博物馆每年由此可挣得250万英镑(约合2500万元人民币),其中35%来自国外游客,主要是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和中国人。
  伦敦地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这个城市的符号和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伦敦地铁部门经理阿什沃思说:“伦敦地铁已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日本新干线列车脱轨 2013-03-04
· 大秦铁路日运量再刷世界纪录:平均15分开出一列车 2012-11-23
· 《永不抵达的列车》 2012-08-15
· 雷克萨斯发布全新改款LS系列车型 2012-08-09
· IMF列车的伦敦、华盛顿、东京时刻 2012-04-24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