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井喷 六基金包揽九成份额
2013-03-11   作者:岳永明  来源:投资者报
分享到:
【字号

    ETF来了,像潮水一般!

  对于先发优势非常明显的指数化产品而言,这注定是一场实力和速度的竞赛。
  根据证监会3月5日发布的公募基金募集申请公示表,目前有14只ETF进入审批程序,其中工银瑞信、易方达各上报三只,国泰、博时各上报两只。
  与此同时,公募基金行业有关ETF的故事不断上演:华夏5只行业ETF同时发行,国泰5年国债ETF一周募集54亿份提前结束;华安、国泰、博时、易方达竞相上报黄金ETF。《投资者报》记者还了解到,工银瑞信黄金ETF、易方达7只沪深行业ETF已经在准备材料。
  从上面这些事实中不难发现,工银瑞信、易方达、华夏、国泰、华安、博时等基金公司在ETF领域表现得尤为积极。
  事实上,竞争者并非这几家,据《投资者报》统计,近80家基金公司中,参与竞赛的有22家基金公司,ETF总规模为2500亿元左右,目前来看,嘉实、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南方、华安6家基金公司取得先机,6家基金公司ETF规模达2200亿元,占比88%,接近九成。

  ETF数量三年增5倍

  什么是ETF?用专业术语,它是指交易所指数基金(Exchange-TradedFund),简单点说,是像股票一样在交易所交易的基金。比如易方达深证100ETF,它在深交所上市,跟股票一样,它有交易代码,对应的标的是一篮子股票,即深证100指数的成份股。
  投资者既可以按照交易所每天公布的交易清单,买到100只股票,换成ETF份额,也可以直接从交易所买卖ETF份额。换成“一篮子股票”,这种操作过程中也隐藏着套利的机会,目前,已经有10只ETF成为融资融券标的。
  随着行业ETF的不断产生,投资者不再为到底买哪只消费股、能源股而纠结,直接买入对应的ETF份额,就相当于买到一篮子股票。
  今年以来,ETF突然呈井喷之势。
  据《投资者报》统计,2009年之前,市场上只有9只ETF,目前已经成立的ETF达到54只(ETF和ETF连接基金算作一只基金)。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新成立11只、17只、12只,今年前两个月已经有5只ETF上市交易,目前正在发行的有6只,等待审批的有14只。三年零两个月的时间里,ETF的数量增长了五倍。
  ETF为何被基金公司如此重视?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易方达基金公司总经理刘晓艳认为,一方面,作为工具性产品,其成本低、透明度高的特点,越来越被投资者认可;另一方面,目前股指相对较低,指数基金也比较安全。
  工银瑞信基金经理赵栩还认为,这与监管层的推动有重大关系。
  2011年11月25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正式发布,并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ETF作为融资融券的标的物出现在投资者的面前。该细则明确了ETF成为融资融券标的物的三个条件,即上市交易超过三个月;近三个月内的日平均资产规模不低于20亿元;基金持有户数不少于4000户。
  目前,有十只ETF成为融资融券的标的物,分别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华夏恒生ETF、嘉实沪深300ETF、南方深成ETF、华夏中小板ETF、易方达深证100ETF,和在上交所上市的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华安上证180ETF、华夏上证50ETF、交银180治理ETF、华泰柏瑞红利ETF。
  春节前,证监会又发布《黄金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暂行规定》,规定指出黄金ETF可以投资于上海黄金交易所挂盘交易的黄金现货合约,持有的黄金现货合约价值不得低于基金资产的90%。
  政策出台极大刺激了基金公司申报ETF的热情,包括国泰、华安、博时、易方达基金公司竞相提交了黄金ETF的申请,目前四只产品还在审批流程之中。哪一只产品能首先获批,并率先发行,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规模及成败。

  速度与实力的竞赛

  ETF发行是一场速度与实力的游戏。
  经过2010年至今三年的快速发展,目前ETF大多以创新面孔出现,如跨境ETF,包括华夏恒生ETF、易方达恒生ETF;再如跨市场ETF,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与工银瑞信已经上报的中证200ETF在内,均跨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此外,ETF投资范围也从股票拓展至债券领域,如正在审批的产品中,有深证信用债ETF、中债高信用等级债券ETF。
  ETF之所以是速度的游戏,主要体现在其先发优势上。
  据易方达基金公司总经理刘晓艳透露,“以前,基金公司获得某一个指数授权时,按惯例会有半年的保护协议,现在基本上都市场化了,保护时间大大缩短甚至都没有了。”
  这增加了不少竞争因素。而ETF非常明显的先发优势特点注定了谁抢先,谁就成功了一半。
  能否进入融资融券标的物,至少从目前来看,是一只ETF运作成功的重要标志,入围的十只ETF中,七只都在2010年以前成立,而且指数均为市场比较认可或熟悉的包括上证50指数、深证100指数、深成指、中小板指数、上证180指数等,另外三只分别是去年成立的嘉实沪深300ETF、华泰柏瑞ETF和华夏恒生ETF。
  以沪深300ETF为例,目前市场上的沪深300ETF有三只,包括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和华夏沪深300ETF,这三只包括连接基金总规模超过1300亿元,占ETF总规模的一半以上。投资者的交易习惯逐渐形成,想再发沪深300ETF的基金公司,面临巨大的发行风险。
  “虽然从指数来看,跨市的指数中,沪深300是最好的,但嘉实和华泰柏瑞抢了先,因此,我们选择了中证200指数作为标的物。”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及央企ETF基金经理赵栩说。
  此外,ETF还是实力的比拼。实力不仅体现在前期产品设计上,还包括财力、人力投入以及系统支持水平以及风控能力。
  记者获悉,基金公司开发ETF产品的大致流程是,基金公司主动找指数开发公司沟通,并获得授权,再设计产品方案并与交易所、监管层进行多方沟通。提交方案后,基金公司还要进行多轮答辩。
  “ETF因为是指数化的产品,其管理费比较低,但是投入成本并不小,这包括人员投入、系统投入。”赵栩说,“同时,ETF管理是个精细化的工作,每天晚上要根据交易所的数据做清单,像我们公司要通过多次复核确定无误后,才发送至交易所公布。”
  2009年,交银上证180公司治理ETF申赎清单计算错误而导致基金公司损失上千万,令业内唏嘘不已。
  据记者了解,华安黄金ETF以及华夏五只行业ETF的研发也均在三年以前。华安自2009年,就开始与上交所和黄金交易所共同研究推出黄金ETF的可行性,包括模式选择、登记结算流程、风险管理研究等主题。经过多轮修改和完善,才获得了相关主管机构的认可。
  可见,每一个ETF的面世,都走过一段艰辛的路。

  寡头垄断格局形成

  参与ETF竞赛的22家基金中,前六家基金公司占有近九成的份额。这和国际基本接轨。
  相比其他产品,ETF的寡头垄断格局更为明显。截至2012年年底,全球管理ETF前十大基金公司的管理规模几乎占到全球的总额,其中前三家基金公司规模占比达84%,而龙头老大Ishares旗下的ETF产品多达632只,市场份额占比达47%。
  “国内也会不断集中。”刘晓艳说。
  单从规模来看,嘉实基金暂时领先,目前旗下有4只ETF产品,总规模超过700亿元,紧随其后的华夏、易方达、华泰柏瑞基金公司,规模分别为613亿元、309亿元和257亿元。
  嘉实ETF虽然规模大,但只限于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以及连接基金就接近700亿元,而嘉实旗下的其他三只嘉实中证500ETF、嘉实中创400ETF、嘉实基本面120ETF总规模只有40亿元左右。
  从占有的指数资源来看,易方达和华夏略胜一筹,华夏占有沪深300指数、中小板、上证50、恒生指数以及上证多个行业指数等优质的指数资源;易方达占有深证100、创业板、恒生指数、黄金以及多个沪深300行业指数等优质指数资源。
  因为,从全球ETF的发展来看,好的指数是ETF成功的关键,据记者了解,全球股票、债券、商品等各类资产在内的前十大标的指数ETF市场份额占比超过30%,标普500指数所对应的ETF产品规模最大,为1740亿美元,占比达到所有ETF规模的9%;伦敦黄金所对应的产品规模达到1320亿美元,另外,新兴市场指数(MSCI)、纳斯达克100指数所对应的ETF规模分别为590亿美元、330亿美元。
  国内现有的54只ETF大多交易并不活跃,参与人数也较少,六成ETF总规模低于5亿元。
  但整体而言,目前ETF所处的阶段是“量胜于质”,除了争夺优质指数以外,基金公司力求在短时间内向市场推出尽可能多的产品,并等待这些产品中出现成功者。美国的ETF也有同样经历。
  基金业很多人将这种模式描述为向墙上扔果冻,然后看多少果冻被粘在墙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A股市场转暖 懒人如何借ETF获利 2013-03-08
· 股市暴跌日多ETF融资买入额翻番 2013-03-06
· ETF基金连续6周瘦身 易方达深证100ETF缩水最重 2013-03-01
· [机构大家谈]华夏基金:ETF投资向风格化转身 2013-03-01
· 中国两只ETF在东京证交所上市 2013-03-01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备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