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手段来管理市场,在这个春天显得尤为显眼。几则内容不一的新闻,显现出了同一种趋势。 首先,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在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表示,以22个工作日为调价周期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已现弊端。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正在研究中,一是计划把周期能够调得更短一些,以适应国际油价频繁变动。二是准备取消4%的限制,按照一定的周期该调就调,不管达没达到4%,该升就升,该降就降,使油价定价机制更加灵活,更加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动。 第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6日表示,中国城镇化融资问题可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就城镇化的融资问题,从金融界的专业考虑,会权衡哪种方式更能发挥作用。”周小川说,“应该讲,城镇化过程中,尤其是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方面,可以借鉴国际上的金融工具,比如资产证券化、市政债等等,当然,银行贷款也是一种渠道。” 第三,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经济、农业界委员联组讨论上,厉以宁指出,国企和民企应发挥各自优势,在竞争中合作双赢。面对各方的疑惑,厉以宁回答说:“我们应该彻底打破所有制的歧视,让国企和民企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这样才能让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得到健康发展。” 第四,正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财政预算报告首次将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纳入,这也是百姓“养命钱”首次接受我国最高权力机关监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问题教授郑功成指出,首先要看到社保费首次纳入预算是一个大的进步,以前政府是社保费的责任主体,现在全国人大也成为信用担保方,这对资金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保障安全性无疑是“双保险”,当然,今后预算的公开还会逐步完善。 看似并不相关的四则新闻,其实围绕的只有一个主题:市场。运用完善和规范的监督体系,让市场在运作中根据自身规律发挥作用,无论是城镇化还是成品油定价,或者国企和民企身份问题,都会得到一个相对平衡的和谐局面。 在这个春天,市场经济正在快速地向我们走来。当然,这一路未必会那么平坦。但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规律。用市场的手段来辅助社会的进步,将从这个春天开始愈加明确。对于如此明确的态度,市场也给予了热切的期望,本周二起股市回暖,颇有春暖花开、花团锦簇的欣欣向荣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