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6月1日,随着《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正式实施。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及私募基金将获准开展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但在此之前,公募基金的格局早已逐步被打破,新基金公司层出不穷。
3月5日,华润元大基金在深圳举办了开业仪式。此前一天,东海基金曝出已于2013年2月25日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并于2月28日取得证监会核发的《基金管理资格证书》。
至此,基金公司的数量已增至78家。
“现在管理层对新基金公司的批复频率几乎是一个月一家,年内增加十家基金公司不成问题。”有基金公司业内人士透露,2004年,基金创设有过一次高峰,10家基金公司同时在那一年获批。
2013年,基金公司将迎来第二波创设高峰。
然而,新兵的加入,必将刺激行业更加激烈的竞争。
“我收到不少刚设立或者正准备设立的公司的邀请。”上海某基金公司高管称,公募竞争早已从人员挖角开始。
从基金公司层面,大型、中小型基金公司及新基金公司应对竞争的做法却截然不同。
新基金公司创新求突破
作为第77家基金公司,华润元大并非不知道竞争的激烈,其总经理、投研团队来自台湾,连营销、IT团队主力也从台湾引进。在基金业内人员配备就表现出差异化竞争的态势。
此外,华润元大人士透露,其客户来源也同现在的基金业有所差异:“我们很看重在大陆的台商客户。”
而已有的基金公司尚未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未来台湾RQFII也是我们争取的优势业务。”上述华润元大人士称。
事实上,除了华润元大,“70后”基金公司普遍从“60后”基金公司吸取经验,避免刚开业就和老基金公司竞争。
从2008年10月第60家基金公司民生加银开始,直至第2011年11月成立的69家公司安信基金,操作手法同之前的基金公司一致,刚刚成立便发行权益类公募基金,但其效果却不理想。
“70后”的基金公司则展现了多变的战法。基金业协会2012年年底的数据显示,专户业务成为“70后”基金公司率先拓展的业务。英大基金管理的21.3亿元、红塔红土管理的40.89亿元资产全部来自专户,这两家公司都尚未开设公募业务。
“相比公募基金,专户产品费用更低。”其中一家基金公司人士称。较之公募产品,专户产品不需要支付管理费60%-80%的佣金及尾随,不需要搭建复杂的IT系统,不需要雇佣覆盖全国的销售团队,不需要支付品牌宣传费用,只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量身定做适合的产品即可。
另一家70后基金公司则欲转向基金子公司作为突破口。比如华辰未来为其子公司的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该公司内部人士透露,其子公司已经制定三条业务线:房地产基金、基础设施投资基金以及FOF。
大基金开展“圈地运动”
与新基金公司寻求各自优势突破不同,大型基金公司则不断发新产品来“圈地”,不给中小基金公司以足够的生存空间。
3月6日,华夏基金出现“八箭齐发”,同时有8只基金处于发行期,开创了基金发行历史上一家基金公司同时发行公募产品数量最多的纪录。
而有说法是,根据这个销售速度华夏基金将在年内发行30只基金。虽然该说法没有得到华夏基金的认可,但华夏基金年内发行20只基金也是有可能的。
“发产品是我们面对行业激烈竞争的措施之一。”华夏基金人士表示。
事实上,并非只有华夏基金如此,多发产品似乎也是大型基金公司应对竞争的共同举措。此前传言,今年易方达基金要发行30只产品、工银瑞信要发行20只产品、鹏华基金、汇添富基金、博时基金等都有大量基金准备。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预计,2013年公募基金将发行多达700多只产品,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基金公司。
这对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是场灾难。
“渠道被挤占,费用被拉高。”一家小型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而且对于大型基金公司而言,其希望进入到的领域是多元的。华夏基金、嘉实基金、工银瑞信、博时基金、易方达基金、招商基金都有相同的表示要做没有短板的公司,因此在非公募业务、专项子公司、海外业务等方面它们都会涉足。
但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而言,则希望在公募业务方面更具特色。
“我们的优势是固定收益。”万家基金称,在行业竞争中,万家基金给自己定位明确。
新华基金、华商基金则表示会在权益类产品方面展现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