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晚,佳士得伦敦“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以8100万英镑(人民币7.9亿元)成交,米歇尔·巴斯奎亚1983年创作的《Museum Security
(Broadway
Meltdown)》以933.7万英镑成交拔得头筹,成为全球拍卖的开门红,香港佳士得、苏富比也在拉开“春拍”预展序幕,而国内拍卖行北京保利、嘉德则在把重心转向“中国古典艺术”的挖掘,说明当代艺术板块已经遇冷。2011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高成交价以及2012年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的高份额,嘉德总裁王雁南首次进入《Art+Auction》杂志推出的“2012年度艺术权力榜”,这是中国大陆唯一上榜的拍卖界“权力人物”。让很多人惊呼中国艺术品市场将取代纽约成为全球中心,但国际专业人士并不看好中国市场,他们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是靠“雅贿”和拍行支撑的不健康市场,不像纽约等市场的成交额主要是来自画廊和个人消费等纯市场行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受政策影响不确定性因素很大。延续5年高增长,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我们请来了艺评家、艺术家、画廊老板、拍行经理对2013年艺术品市场走势进行大胆猜想。不由得想起辛弃疾的词:“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2012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冲高跌重,特别是秋拍成交量的全面下滑让市场深感寒意,而2013年更被看做是艺术品信托的“退出之年”,涉资26.42亿元的艺术品基金正在苦寻下家,用知名艺术品品鉴与投资专家吕立新的话说,就是“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形势非常严峻”。
但知名艺评家朱其则表示,这只是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常态”的特征,而这种“常态”将持续5年以上。与此同时,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也存在诸多利好,身在其中的感觉应该悲喜交集炎凉备尝。
悲观的数字
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遭遇了新一轮的市场调整,在“关税”与宏观经济放缓的双重压力下,包括传统书画和当代艺术在内的所有艺术品的拍卖成交量和成交额均表现不佳。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19日,中国2012年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536.9亿元人民币,与2011年的968亿元相比,减少44%,而不少大拍卖公司仅2012年秋拍的跌幅就超过50%。2012年,仅有5件亿元成交的艺术品,而2011年这个数字是26件。
从画廊来看,2012年,全国仅近7%的画廊盈利。被视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地标的798艺术区,也在发展10年后的2012年陷入瓶颈,这无疑让市场更加悲观。
但业内也并非悲声一片。有人士表示,2013年将是艺术品市场的康复期,但这个康复期有多长,目前尚难预料。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状况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实现理性回归、“去泡沫”的过程,是“为下一轮行情启动提前布局”。
谁来为26亿买单
但2013年最揪心的事是,谁来为总额26.42亿元的艺术品基金买单?
2013年是艺术品基金的退市大年。自从2009年6月首个艺术品基金推出以来,艺术品基金在2011年和2012年第一季度持续井喷,到目前为止,在国内发行的艺术品基金总额高达3.2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艺术品基金的投资标的为现代绘画或当代艺术。
而2013年,将有29款国内艺术品基金面临密集到期,总涉资26.42亿元人民币。如何接住这个烫手的大单?对此,业内人士一点也不乐观。
因为在目前的艺术品基金中,“春买秋卖”是常见的操作方式,短线操作使投资风险加倍放大。而艺术品基金最大的问题,在于退出机制的单一,其中80%都需要通过拍卖渠道退出。但很多艺术品基金进场时价格已很高,众多基金一起出货,谁能接得住呀?有业内人士更悲观地表示,“信托基金买的主要是当代油画、近现代及吴冠中之类,某些品种半价都难出手。”而“拍卖市场一下涌入这么多信托产品,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利好依然存在
2012年12月25日,一则公告让业界惊诧:“经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股东会批准,从即日起,北京匡时与上海恒利进行合并,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长吴斌先生出任公司总经理。”两大拍卖公司一个是北方大鳄,一个是南方黑马,此番联手是否意味着要打造中国拍卖界的航母?
综观2012年的中国拍卖界,种种窘况其实已显露无遗,而僧多粥少是拍卖市场最大的困境,一方面是艺术品资源的枯竭,另一方面新拍卖公司、艺术机构层出不穷。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国具备文物拍卖经营资质的企业有309家,从业人员5714人。
在市场资源日益匮乏的情况下,拍卖公司对拍卖资源的争夺可谓惨烈:征集难、结款难、拍假、假拍等层出不穷,而拍卖行业更面临人才储备的严重不足。已经开始的2013年,既看不到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还面临了一些新问题。
“我们现在正面临一些很矛盾的情况。一方面,我们在欢呼回流了多少文物;一方面,我们在查税、在约谈。艺术品市场现在还在一个需要扶持的阶段,但人们似乎只看到了它的有利可图,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有业内人士坦率地表示。
但2013年也有诸多利好消息。今年是中国嘉德成立20周年的大日子,也是香港苏富比成立40周年的纪念,这无疑将引发拍卖市场的热情,而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高调进军香港拍卖市场,一些大型画廊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再算上北京匡时和上海恒利的合并,北京华辰公开征集,诸多拍卖公司的努力,让人有理由相信2013年的拍卖市场,充满了N多新可能。
吕立新: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非常严峻
记者:你觉得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会怎样?
吕立新:2013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我认为应该是很严峻的一个局面。因为整个市场还会像2012年一样,持续向冷。原因当然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因为艺术品市场是整个经济市场的晴雨表,目前我们的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并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
目前,很多拍卖公司包括很多艺术品机构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成交量比较低,成交不活跃,很难看见好作品,人们的热情也不高,因为市场不好,大家有好东西也不拿出来。艺术家创作也比较萎靡。
记者:2011年,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以30%的份额比成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冠军,因此有人预测说,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你怎么看?
吕立新:其实是否第一或取代谁一点都不重要。一个国家或地区艺术品市场的真正繁荣发展,首先应该是健康的,然后是有法可依,有诚信、行业规矩大家遵守,整个行业是有序而健康地向前发展,而不是忽高忽低,忽冷忽热,行业中充满虚假数据,这样即便超过谁也没什么意义。
其实也没有真正超过,如果把我们艺术品市场公布数据的水分挤掉,中国艺术品市场又能排在第几呢?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才20年,和西方艺术品市场将近200年的发展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各个方面都比较薄弱,而且问题多多。所以,我们衡量一个艺术品市场的强大,不能光看公布的数据。
记者:对于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的高调进军香港拍卖市场,你怎么看?
吕立新:嘉德、保利进军香港拍卖市场的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但目前国内海关对艺术品出关的规定更加严格,那他们争夺海外市场,在当地办拍卖会有一些便利,也可以多争取一些份额,此举可以理解。
目前我们国内还没有对国际艺术品市场完全打开,如果我们完全敞开国门,让苏富比、佳士得这样有全球影响力的拍卖行进入,那将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公平竞争时代的来临。
鲍栋:需要初级市场的发展和内部分层
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大幅下滑主要是拍卖的下滑,这是好的事情。因为现在需要的是初级市场的发展与内部分层,画廊等初级市场才是真正能够推动艺术家实践的,而拍卖行的行情和艺术家关系并不大,只是富人之间的游戏罢了。
而艺术拍卖市场的繁荣是以透支初级市场的基础工作为代价的,拍卖上的操作比日常的画廊工作见效更快,但这种效果是杀鸡取卵的事情,所以拍卖成交下滑。对于画廊的发展来说反而是好的事情,对于注定会与画廊共同成长的新一代艺术家,更是好事情。出生于1976至1989年之间的“中国新一代艺术家”,在改革开放中长大,在新世纪进入社会与艺术生涯,在今天已成为最具活力的力量。
1976年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在多重的制度与话语之中左右摇摆地发展,这既构成了年轻艺术家的成长背景,也直接影响了他们所身处的艺术场域。在各种各样的彼此竞争而依赖的艺术制度、话语、潮流与观念之间,他们保持着一种可随时切换的临界状态。而2000年以来,在当代艺术逐渐从“地下”走出、艺术市场逐渐繁荣、艺术学院逐渐开放、美术馆-画廊系统逐渐形成的新状况下,年轻艺术家们也在形成着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自主意识,包括艺术观念与实践上的自觉。
我发现这一代人有非常务实的理想主义,这种务实性导致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更加精确,避免过于宏大的问题。这种东西是内在于生活的,他做别的职业也一样能做好,他的生活也是在务实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大众眼中艺术家就是所谓的浪漫,所谓的不修边幅,这种很传统的形象。
现在还难以预估未来新一代艺术家会产生哪些影响,但这一代艺术家更多元、更独立、更开放,已经参与或促成了一种制度性的分化,要讨论他们,首先得拒绝或者忘记“中国当代艺术”这种整体性命名。
有很多展览是希望年轻艺术家获得未来的话语权,这是对历史的透支,我希望不要以这样的心态来看展览,我们就是关注现在,而未来是要开放的,未来是未知的,这时候实践和主体性才重要。
市场是艺术系统结构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唯一的部分,市场的调整是整个艺术系统调整的一部分。对于当代艺术而言,这个系统本来就是要不断调整的,不调整反而是很不正常的事情。实际上,目前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动态的艺术系统结构,尤其是其中的研究、评论、传播、展览的环节。
内地大部分的当代艺术收藏都是滞后的、保守的,甚至是跟风的,而且中国也没有出现那种有着明确定位的收藏群体。新一代的艺术家会带来一批新的、有文化判断力的热爱艺术本身的收藏家,这些新的藏家首先是喜欢艺术,而不仅仅是投资艺术。
朱其:5年内市场不会有什么变化
记者:请预测一下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
朱其:今年和以后的艺术品市场都应该是一个常态的发展状况,不会大起,也不会大落,我估计今后5年都应该是这个状况。
记者:是因为目前好作品短缺吗?
朱其:好作品无论在哪个时代总是比较少的。艺术品市场进入常态化后,市场生态会更接近于发达国家的艺术品市场。在西方国家,少部分优秀艺术家到达一定知名度后,作品价格会涨得很高,而大部分艺术家都处在一个中低价位,作品大多作为家庭装饰之用,也就是消费性购买。
而他们市场常态化的特征之一是,有知名度的大艺术家四五十岁以后,作品才会卖到几十万、上百万美元;如果没有知名度,一般都只能是几千到几万美元。另一个特征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不可能卖到很高,国外价高的艺术家一般都得在45岁以后,不可能像我们国家二三十岁就卖到很高价格。
记者:在市场的持续盘整中,有人士认为2013年秋拍有可能上扬。
朱其:市场的两次暴涨,中间起码要隔8年时间,这才过去3年,至少还得5年后才有可能。
记者:2013年是艺术品基金的退出大年,但仍有人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新希望仍在于国际化,而这种艺术品基金还将大有可为,你怎么看?
朱其:首先基金不等于基金会。现在的艺术品基金是一种理财产品,实际上也是一个高利贷融资项目,只不过是以艺术品的名义来操作的。比如你第一年募集基金2000万,那你得保证人家获益,而获益的前提是建立在艺术品有下家接手的前提下,而每倒一次手必须加价14%左右,但理论上总存在某个环节断裂的可能,这就很危险了。
今年年初,有媒体报道国家已经在控制融资项目的规模,目前国内各种基金的总额已高达7万亿,如此庞大的数字其实已是一颗定时炸弹,情形类似于美国当年的次贷危机,再扩大规模中国金融就会面临崩溃的状况。至于艺术品基金的前途,艺术品基金和投资是一个概念,未来没什么前途,艺术品市场还是要转向收藏性购买。
而基金和基金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因为基金会有一个退出机制。比如我买了一张画又不想要了,如果没人买,我可以捐出去,这样政府可以给我免税,那我就可以通过免税来收回成本,等于这件艺术品最后政府给买了单。比如你花10万买了一张画,10年后涨到100万,如果你捐出去,就可以免税100万,这样你也获得了一个市场收益。
但如果是基金,政府就不可能买单,而必须等待下一位买主来买单。如果下一位买主不出现,你就没法退出了,它就是一个击鼓传花的过程。西方整个艺术品市场实施的是一个税收减免制度,在这个制度上建立各种基金会,其核心是政府成为最后的买单人,以这种方式来鼓励艺术收藏。
记者:2011年,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以30%的份额比成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冠军,因此有人预测说,2013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将会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你怎么看?
朱其: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数字是无法统计的。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的数字只来自拍卖市场,但其实艺术品市场包括文物市场、私下交易和地下文物交易,这些数字是没法统计的;第二是画廊交易,这很多也是不开发票,也是没法统计的;然后是工艺品交易,走的是工商财税这块,也没法统计。现在能拿到的数字只是潘家园之类的,最大的当然来自拍卖行,但这部分只占到艺术品市场交易量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而且拍卖行的数据水分很大,占到40%-50%,其实还是无法统计的。拍卖行数据不反映真实的拍卖情况,再就是拍卖行数据也代表不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情况。国外很多大艺术家是不通过拍卖行来交易的,像英国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一张画卖几百万、上千万美元,他不通过拍卖,一般由各基金会收藏。
精品仍有升值空间
国内艺术品市场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低迷,至少到今年春拍都不会有太大起色。2013年春拍依然是对市场再观察的重要窗口期,但艺术品市场不会有特别大的转变,是微调以后趋于理性的一年,仍属于“调整年”,很大程度上是受目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影响。
去年,近现代书画亿元拍品风光不再,像傅抱石的《巴山夜雨》在香港只拍出两千万港元,而2010年他的同类作品要七八千万元,价格严重缩水说明书画市场确实有泡沫。
价格真正“屹立不倒”的,是古代书画中那些真正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传承有序的作品。有人说“亿元时代”结束了,关键在于缺少好的古代书画作品。古代书画行情之所以保持坚挺,是因为即使基金不买、行家不买,还有博物馆接盘。这对市场而言是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况且古代书画的重要作品都是实实在在交割了,而近现代书画往往到最后实际成交付款环节都出现了问题。
中国书画市场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部分画家的创作热情,但真正的艺术是不会被市场左右的,书画家安心创作,市场让艺术机构来做,这样艺术品市场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艺术家如果是为了迎合市场而创作,不会有太多的精品力作,那些能千古流芳的作品很少会受到市场的影响,都是艺术家有感而发后的心智果实,一个光会讨好市场的画家决不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
鉴于古代书画对收藏者鉴赏水平要求颇高,而当代艺术又受西方市场影响太大,我认为近现代书画还是未来艺术品市场的主流,首当其冲的应是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市场对精品的追逐依然有很高的热度。就此而言,市场永远是不缺钱的。
当代书画名家指的是目前在艺术上享有极高声誉、市场上获得极大成功的画家,能够代表这些画家最高艺术水平或者有广泛赞誉度的作品可以称为创作精品。部分成名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已过,精品力作已难呈现,而有的实力派艺术家往往把心血作品留在身边而不轻易出手,这使得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资源有限。
另外,在人们对于资产保值增值和重视审美需求的情况下,希望能够拥有更多的优质艺术品,供需两者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价格攀升。
那些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还未得到市场充分关注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正值创作上升期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是一块不容小觑的价值洼地。但是不要盲目跟风,要用眼睛看,不要用耳朵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