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156米的巨大烟囱温度计直上云霄,这是上海新的地标,温度计所在建筑即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座上海投入了巨资,短时间内由工业旧址改造成的中国内地第一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
不过关键性的并非建馆速度,正在展出的来自法国蓬皮杜中心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以及将要推出的安迪·沃霍尔展览,它们将挑战官方对于当代艺术的规则和开放限度。
政府强力介入艺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前身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再往前推是始建于1897年的南市发电厂,从确定将其改建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到开馆只有一年多的时间,正式施工也不过就半年多。
整个工程耗资4亿元,改建后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展览空间面积有15000平方米。即便开幕展上有上海双年展和来自蓬皮杜中心的藏品展,偌大的博物馆还是显得空旷。
《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是法国蓬皮杜中心在中国内地的首次大型展览,从去年2月16日持续到今年3月15日。法国蓬皮杜中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中心之一,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并称为当今巴黎三大艺术宝库,而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的藏品更是蓬皮杜馆藏的瑰宝之一。
超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安德烈·布勒东和菲利普·苏波在1919年的春天,用他俩发明的“自动写作法”合写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一部文学作品《磁场》,它以拼贴的形式,将两位作者最自由和直觉的书写段落集结成册,成为了超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的名字便是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名字的来源,同时也与展览场地昔日的发电厂交相辉映。
蓬皮杜中心此次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藏品共计119件,包括了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里希特、波尔克、古尔斯基等大师的作品,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展览也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给予特别的关注,展出了蔡国强、王度、黄永砯、张洹、严培明等作品。
巴黎的奥赛博物馆曾在去年将印象派大师画作借给马德里一个基金会和两个美国机构举办展览,从每家收取的租金据称大约有150万欧元。将藏品出借到中国展览的法国博物馆也曾获得不菲的租金。蓬皮杜中心的主席阿兰·赛班(Alain
Seban)并没有透露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藏品的租金。
艺术思潮的实验室?
对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这场超现实主义的展览,一些参观者纷纷在微博上说“看不懂”,网友“ET流流”说:“场地很大,设备与灯光系统很牛,蓬皮杜展品很少,策展思路未懂。”
网友“Flos-浮士寓所”则说:“留言簿上有很多看不懂而不满的吐槽,但不感兴趣又为何要来呢?这种行为很超现实。”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于法国巴黎的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最初是以文学的形式出现,其影响后来逐步波及欧美和亚洲诸多国家。安德烈·布勒东曾宣称,超现实主义与绘画的思想基础是在“求取人间想象力的解放”。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主任李向阳建议,西方当代艺术作品有其独特的历史脉络和时代背景,观众看展览之前不妨多做一些资料准备。他说曾有一位蓬皮杜的摄影师说,蓬皮杜展出的东西会有一半被历史淘汰到垃圾堆里去。但是李向阳认为这正是超现实主义的意义所在,它让巴黎成为各种艺术的实验室,他希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也会成为今后中国艺术的实验室。
艺术还是垃圾的争论,在世界美术史上一直是不绝于耳,在中国就有著名的“二徐论战”。
1929年,徐悲鸿在《美展》杂志发文,以“庸”、“俗”、“浮”、“劣”等字眼,分别否定了马奈、雷诺阿、塞尚、马蒂斯四位西方现代派画家。
而徐志摩在同期杂志也发文,指出徐悲鸿对现代派的言辞过于“言重”,并认为现代派画风被中国画家效仿“那是个必然的倾向”。两人观点互相对立,引出一场美术史上著名论战,而其背后,则是以徐悲鸿倡导的写实主义与刘海粟崇尚的印象主义的激辩。
零馆藏之外的挑战
零馆藏起步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能否建立一个有参考意义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被各方拭目以待。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筹建办副主任李旭,曾在2005年离开上海美术馆后,在浦东创办了张江当代艺术馆。他说一个优秀的美术馆首先应该拥有优秀的藏品,尽管是零馆藏起步,但长期没有馆藏的机构也就不可能配得上“博物馆”、“美术馆”的称呼了。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当代馆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全力设法征集藏品,尽管会很艰难。
但是中国公立博物馆募资难,去年美国公司美银美林主动向上海博物馆和首都博物馆提供了一笔文物修复经费,此前上博从未获得过来自国内企业的捐赠,只能靠国家财政、有限的私人支持以及境外机构赞助。
在一则“两馆”发展理事会、基金会成员招募广告上说,作为“开放性”的直接体现,中华艺术宫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首次吸收接纳各界代表参与理事会与基金会,热爱文化事业、愿意为上海艺术发展做贡献的企业及个人均可申请加入理事会与基金会。
不过最终决定性的可能不是资金,而是看不见的因素。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瑞士人乌利·希克在去年6月宣布,把自己收藏的1463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赠予香港M+博物馆,而不是他最初想捐赠的北京或者上海的博物馆。让他改变主意的是,香港方面向他保证最大程度的言论自由,还会听取他对于M+在设计、建造和发展方面的建议。
一直有人问李旭,政府给予大力扶植资助,艺术会不会因而被框死,而缺少创造力与独立性。李旭认为盲从与附和所带来的首先不会是精神和思想上的创新,更不会具有文化艺术的属性。他建议建立更有效的艺术人才、作品、展览的发现、筛选、引入机制,譬如更为专业、超脱和开放的艺术评委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