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火如荼的股指强势反弹,净值刚刚回到1元的次新基金或许乐观不起来。近期,记者统计发现,在2012年成立的股票方向的基金中,有多达6成的次新基金净值回升至1元面值上方,有的次新基金累计收益达到5%以上,甚至出现不少赚了8%以上的次新基金。
六成次新基金回归面值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1日,在去年成立的次新基金中,有62%的基金净值回归到1元面值以上。如果剔除2012年成立的指数分级基金的B类份额,有多达75%以上的股基净值达到1元面值上方。
其中,去年2月中旬成立的光大行业轮动单位净值累计增长高达14.9%,华宝兴业医药生物累计增长13.7%,易方达量化股票增长10.2%,去年9月底成立的银河主题策略净值已经累计增长将近10%。
事实上,去年上半年基金操作普遍谨慎,除了指数基金之外,主动管理的股基往往仓位较轻,而且配置思路偏向成长确定的内需消费等行业,以及部分估值偏低而基本面有超预期因素的周期性行业,比如少数基金配置与地产配套的产业链、铁路基建、券商以及白酒、医药、科技和传媒等板块。
不过,尽管2012年成立的次新基金有望集体回归面值,但2010年和2011年成立的大部分基金仍旧没有解套,面值在0.7元和0.8元的基金比比皆是,包括一大批指数基金和股票基金。
净值在回升 投资者落袋为安情绪也在高涨
最近两年A股漫漫熊市,基金行业的增量资金有限,特别是股基本身首发规模往往少得可怜,多则10亿出头,少则仅靠帮忙资金才能勉强成立,而且新基金一旦打开封闭期就会遭遇不小的赎回。记者注意到,上述净值回到面值的基金规模早就遭遇不同程度的赎回,目前规模大多维持在5亿元上下。
有关调查显示,随着基金净值的回升,投资者落袋为安的情绪也在高涨。调查显示,一只次新股票基金面值达到1.05元至1.10元时,这往往成了该只基金的赎回警戒线,投资者更愿意赎回份额拿回现金。针对此种现象,基金公司往往采取次基金快速分红的方式留住投资者。例如在2009年和2010年,A股有过小牛行情,当时股基业绩有过短暂春天,大部分次新基金抛出橄榄枝,以期用多次分红带动规模增长。然而,由于后来股市始终萎靡不振,分红手段收效甚微,有的公司次新基金因分红造成规模不升反降。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如今1.05元的面值早已成为基民赎回警戒线,如果基金的赚钱效应继续维持,将有更多的基金回归面值,届时解套的基民还可能继续观望持有。如果市场再度震荡,那么基民可能会选择赎回份额落袋为安,这对次新基金的投资管理和营销都将造成不小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