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筒,顾名思义是用来放置帽子,属于一种生活用具。它兴起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至民国时期。近年来,名窑、官窑瓷器的市场价格不断走高,帽筒因其存世量大又不乏精品,逐渐成为瓷器收藏中的新贵。
早期的帽筒主要是官员使用,相当考究,多数是六方形、还“开窗”
(指镂空设计)用来通气和放熏香。进入民间之后,帽筒功能慢慢发生变化,转变为厅堂的陈设瓷。百姓住家厅堂陈设,讲究“东瓶西镜”,中间放一时鸣钟,以象征“终(钟)生(声)平(瓶)静(镜)”。帽筒形态也逐渐转变为“不开窗”的圆形样式。
帽筒的制作工艺、制式、纹饰艺术都反映出当时的民风民俗,到了现在,更是一种雅俗共赏、能够以小见大的古董瓷器。从帽筒上还可以看出我国南北方文化差异,在北方,帽筒更多地体现“做官文化”,加官晋爵,亲朋好友就会送帽筒祝贺其“高升”
;在南方,
帽筒则逐渐成为陪嫁的物件,折射出南方的“嫁妆文化”,比如说宁波一带,帽筒是不可或缺的嫁妆之一。
判断帽筒的收藏价值,品相完整、成双成对是首要条件。名家所绘、图案精美的更具有收藏价值。帽筒的形制是多样的,有圆筒、四方、六方和八方,加工工艺有镂空、堆塑等。装饰工艺也较繁复,有青花、粉彩、矾红、金彩、色釉、浅绛等,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八宝博古图等。但是在“文革”“破四旧”时期,不少人物图案的帽筒遭到破坏,如今人物图案的帽筒往往更稀有。目前市场上,官窑粉彩帽筒价格最贵。最为普遍的是浅绛彩帽筒,传世很多。浅绛彩帽筒由于清末文人甚至御窑厂御用画师都有参与,里面的艺术价值参差不齐,精品和普品价格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