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在系列改革重新启动之后,中国经济将在2013年找到结构性趋势新的均衡点。我们可以将结构性变革因素的调整映射在四个方面: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出口和消费,来分别考察中国经济新的均衡点所在,这个新均衡点就是经济增速和效益的再平衡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连平:随着欧盟和新兴经济体在我们的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的货币“篮子”需要适时调整。同时,外汇市场需要更多的机构参与进来,形成多种力量,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需要进一步放宽。汇率的“管理”和“浮动”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转化的趋势是管理进一步减少,浮动进一步增加。
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向松祚: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利因素正在不断减少,不利因素正在迅速增加。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以最高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来创造新的战略机遇期,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优势。我们必须从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精神和国际战略等多个方面深入系统地思考。
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 姚景源:2012年初制定的稳增长稳物价的调控目标可以完成。GDP7.5%以上没问题但来之不易。稳物价方面,CPI控制在3%也没问题,但也来之不易。主要原因是2012年粮食丰收,粮价稳百价稳。对于2013年的经济调控,第一不要定过高速度要给改革留空间。第二,更多发挥财政政策作用,给中小企业减税。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樊纲:伴随着劳动力向内陆转移,利用内陆地区返乡的劳动力,一部分产业在内陆地区得到发展。但是,我国的成本优势在逐渐丧失。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四小虎”等东南亚国家成本下降很大,经济增长缓慢,而中国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原来的优势慢慢消失了。比起越南、孟加拉国等新兴国家,中国的工资成本也没有太大的优势。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应如何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势头。
(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