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女主人公们扬眉吐气的一年。不过,相比强势女性角色的崛起,女性角色在此前的缺失更值得讨论。为何《勇敢传说》里的梅莉达公主是皮克斯公司17年来的第一位女性主角?过去的几十年里,像《饥饿游戏》里凯特尼斯这样勇敢的姑娘上哪儿去了?
在一个古老的国度,野心勃勃的皇后为了成为天下最美丽的女人,决心除掉继女白雪公主。然而她没有料到,那个曾经柔弱的小公主成长为一身戎装、手持利剑的女战士,甚至集结了一支同盟军前来宣战??这是今年夏季档电影《白雪公主与猎人》(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的基本剧情。美国纽约州一位名叫Michael
Calleri的影评人为该片撰写了影评,结果被其供职的周报《尼亚加拉瀑布城报道》辞退了。
“我不愿意为那些女性做主角、男性做陪衬的电影刊登影评,”这位名叫Frank
Parlato的老板在邮件里写道——他不喜欢Calleri写的影评,但他真正介意的是那些电影本身,“对腐化堕落的强势女人极力颂扬,倒把男人写得孱弱不堪,猥琐得像个土狼似的,好莱坞越来越热衷于这么干。”
这非同一般的辞退理由随即在网上炸开了锅。要知道,女性角色在旺盛男性荷尔蒙的包围下,沦为可有可无的边缘人物——这才是大家熟悉的好莱坞。现在,居然有人认为强势女性崛起了?
这或许是真的。2012是个电影大年,也是女主人公们扬眉吐气的一年。先说公主吧,除了《白雪公主与猎人》里的另类白雪公主,还有皮克斯第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动画片《勇敢传说》(Brave)里,勇敢不羁的红发公主梅莉达。
而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里,詹妮弗·劳伦斯饰演的女主角凯特尼斯·伊芙狄恩凭借超强的弓箭技艺一路披荆斩棘,证明了女孩也可以是幸存者游戏的胜者。最好的例子或许是《南方的野兽》(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里由天才童星奎文赞妮·瓦利斯扮演的南方野丫头Hushpuppy,看过小女孩如何在洪水猛兽的包围下顽强抗争的人,很难不为之动容。不得不提的还有《暮色》系列,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扮演的贝拉从一个优柔寡断的忧郁少女,成长为一名内心强大的吸血鬼母亲,为保护孩子和捍卫家族不遗余力。
当然了,不能因为这些电影的出现就宣称一场性别间的角色转换正在发生,或是文化话语权正在向女性倾斜。看看票房就知道了。不出意外,2012年的票房冠军将会是《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钢铁侠、雷神、美国队长、绿巨人、鹰眼??片中的主角阵容简直是一场超级英雄兄弟会——没错,的确还有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黑寡妇,但谁都知道她只是这个强大男人帮里的点缀。其他的票房红人还包括蜘蛛侠、蝙蝠侠、詹姆斯·邦德、连姆·尼森在《飓风营救2》里饰演的无敌老爸等等,共同点自不待言。另一边,奥斯卡评审团更是素有将男子气概等同于影片分量的倾向。今年的冲奥热门也不例外,丹泽尔·华盛顿领衔的《航班》(Flight)、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的《林肯》(Lincoln)、本·阿弗莱克自导自演的《逃离德黑兰》(Argo)、保罗·托玛斯·安德森执导的《大师》(The
Master,片中有一老一少两位男主角),唯一的异类要数女导演凯瑟琳·毕格罗和其执导的《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女主角杰西卡·查斯坦在片中饰演参与射杀本·拉登行动的中情局干员。
回顾刚刚过去的21世纪前10年,好莱坞重男轻女的倾向相当严重。尽管从电影公司高层到一流导演、制片都不乏女性面孔,但放眼望去,不论是暑期档大片、独立电影、获奖佳作还是通俗喜剧,男性总是占据故事的中心。举例来说,虽然赫敏是个人见人爱的聪明姑娘,但在10年8部电影的鸿篇巨制里,大家关心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的成长,类似的例子还有蜘蛛侠、钢铁侠、蝙蝠侠等各种侠。一句话,都是男人。
遥想好莱坞的黄金年代,不仅诞生过许多以女性为主角的传世经典,还孕育出了贝蒂·戴维斯、琼·克劳馥和英格丽·褒曼这样的传奇女星。如今,女性电影有个不怎么好听的名字——“小妞电影”(chick
flick),通常是些老掉牙的爱情轻喜剧。
你一定会对这样的剧情感到熟悉:男人没有靠谱工作、不懂规矩、邋里邋遢,但是照样泡得到妞,当他们开玩笑时,女人要不就是听众,要不就是被取笑的对象,总之幽默这档子事轮不到姑娘们。
正是这类爱情轻喜剧的流行,让“女人不懂幽默”成为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不仅使得凯瑟琳·赫本、克劳黛·考尔白、朱迪·霍利德、多莉丝·戴、玛丽莲·梦露这样聪明性感的喜剧女演员成了昨日传说,也使得2011年一部《伴娘》(Bridesmaids)的出现犹如平地惊雷,足以在大众文化编年史上记上一笔。
某种程度上来说,《伴娘》的出现的确开创了一个时代,不仅因为它展现了瑞贝尔·威尔森(她在《伴娘》里戏份不多,但在今年的《未婚女子》中大放异彩)作为一名喜剧新星的天赋,还因为它让观众意识到,原来好莱坞有这么多出色的喜剧女星——玛雅·鲁道夫、克里斯汀·韦格、梅丽莎·麦卡西??而她们并非一夜间变得搞笑,只是之前一直被大家忽视了。继而,你或许还会纳闷,为何《勇敢传说》里的梅莉达公主是皮克斯公司17年来的第一位女性主角?过去的几十年里,像《饥饿游戏》里凯特尼斯这样勇敢的姑娘上哪儿去了?
这一轮逆势而为的“重女轻男”引发了评论界一股脑的赞誉,然而这种赞誉却有些不合时宜。毕竟,比起女性角色的崛起,女性角色在此前的缺失更值得讨论。1985年,美国漫画家艾莉森·贝克德尔发明了一套衡量电影性别侧重的标准,被称作贝克德尔测试。测试内容如下:一,片中至少有两个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二,两个女性角色之间至少有一次对话;三,交谈的内容和男人无关。听起来相当简单,达标的电影却屈指可数。
和任何其他形式的女权主张一样,一旦要求银幕上出现更多的出色女性,就会立即招致各种反驳。有人会说,女人也爱看动作大片啊,女人本来就是三句话不离男人啊,电影里全是肌肉男有什么错?但我必须指出一个由来已久的错误假定:男人们的故事往往叙事宏大且具有普适意义,女人们的故事具体琐碎、无足轻重。这一先入为主的偏见已经影响到了我们观看与谈论电影的方式。
这一偏见也存在于其他大众文化领域,然而这并非千古不变的人类本性。英国学者弗·雷·利维斯在其小说批评著作《伟大的传统》中指出,简·奥斯汀、乔治·艾略特、亨利·詹姆斯和约瑟夫·康拉德构造出了19世纪英语小说的经典脉络。在这些文学巨匠的作品中,隐约透露出一种道德观,那就是女性的生活命运不仅值得关注,更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历史意义。包法利夫人、《红字》中的海丝特、还有安娜·卡列尼娜等等,都属于其中的典型代表。
这些女性形象名垂文学史的原因之一,是她们在当时严肃、封闭的社会道德观念下,仍旧勇于依照遵循自己的内心生活。在简·奥斯汀和亨利·詹姆斯的小说里,嫁给谁、是否对其忠诚,是社会评判一个女人的标准。这些标准在今天仍未过时,然而,婚姻已不再是女性唯一重要的人生议题。
在乔·怀特执导的最新版《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里,凯拉·奈特莉饰演的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被刻画成华丽牢笼里的囚鸟,渴望自由的灵魂受困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周旋于冷淡无趣的卡列宁与风流倜傥的渥伦斯基之间,贪求肉欲也好,追寻自我也罢,最终谁也无法满足她。
爱是电影永恒的主题,就女性而言,对母亲、情人、家人这几重身份的探讨也永远不会停止。娜奥米·沃茨在《海啸奇迹》(The
Impossible)里塑造的母亲角色堪称“年度母亲”,在海啸肆虐之际扛起保护家人的重任。而在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爱》(Amour)里,这多重身份更是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呈现。片中,年过八旬的老戏骨埃玛妞·丽娃饰演一位退休音乐教师,在突然遭遇中风后,她和老伴一起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简单的故事情节,指向的却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爱》也获得了今年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没有人会否认,过去几十年里,女性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永无休止的争议。一些女性的个人选择动不动就升级为全民大讨论。今年早些时候,美国《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一张母亲用母乳喂养三岁男童的照片,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其他比如强迫孩子学小提琴、在地铁上看热门色情小说《五十度灰》、事业家庭两不误、晚婚或者不婚、太强势或者太弱势??不论怎么做都会招致议论。真是不得不吼一句:够了!
不是说这些话题不重要,而是说眼下这种哗众取宠的报道方式,无助于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真正问题。就因为是公众人物,她们就足以成为所有女性的代表吗?看看过去一年来登上新闻头条的女人们:抗议大学医保没有涵盖避孕保险的乔治城大学女生桑德拉·弗卢克、美国中情局前局长戴维·彼得雷乌斯的性丑闻女主角宝拉·布罗德维尔、与昔日家暴前男友复合的蕾哈娜、被指“在家带小孩,从来没工作过”,从而引发一场“母亲VS职业女性”口水战的前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妻子安·罗姆尼??还有不能不提的年度红人莉娜·杜汉姆,以及她自编自导自演的讲述四个纽约女孩生活的剧集《衰姐们》(Girls)。
杜汉姆在评论界引起的反响颇值得玩味——有人取笑她胖乎乎的身材、有人认定她借父母在演艺圈的影响轻松上位、有人指责该剧清一色的白人面孔、有人反感她在剧中的床戏。这些颇具女性主义论调的评论也恰恰证明了我刚才所说的——杜汉姆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人们却非要把新时代女性这顶帽子扣在她头上,说三道四也就在所难免。《衰姐们》并不是一部关于古怪的性爱生活、无聊的男友以及吃嫩草的老牛们的剧集,它的真正看点在于青春期女孩们如何在闺密情谊和人生抱负间找准位置。
这也是《伴娘》和《完美音调》(Pitch
Perfect)探讨的主题,后者同样也有瑞贝尔·威尔森的精彩演出。《完美音调》讲述了一个全女子清唱组合的故事,笑料百出间,安娜·肯德里克扮演的贝卡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影片中也有男人,但对贝卡爱情故事的着墨甚至还不及《饥饿游戏》。类似的,还有小童星艾丽·范宁主演的《金吉尔与罗莎》(Ginger
and
Rosa)。影片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背景下两个女孩的成长故事。范宁饰演的金吉尔是一位波西米亚裔英国家庭的孩子,早熟的她想成为一名诗人,渴望被大人们接受认可。
在这里,我无意褒扬上述的任何一个角色,但我感谢安妮·海瑟薇、奎文赞妮·瓦利斯、玛丽昂·歌迪亚、埃玛妞·丽娃、瑞贝尔·威尔森、凯拉·奈特莉、詹妮弗·劳伦斯、娜奥米·沃茨这些出色的女演员,她们饰演的角色如此多样,让我们看到了无限可能性。这些角色包括奴隶、性生活咨询师、虎鲸驯兽员、德州寡妇、19世纪的浪荡女子、《黑暗骑士崛起》中那两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对手。当然还有凯特尼斯和Hushpuppy——两位名副其实的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