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亟待透明化管理
2012-12-17   作者:  来源:西安晚报
 
【字号

    2012年由银行理财产品引发的纠纷从年头到年尾并不少见,可以说,这是近几年高速发展的理财市场潜藏风险的集中浮现,相信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更多此前被淹没的问题也会随之浮现,这从短期来看虽然是坏事,但如果从现在就开始重视,建立银行理财产品的长效管理机制,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作为开发和销售这些理财产品的机构而言,部分卖方销售人员凭借银行的良好品牌效应,在推荐产品时,对潜在风险隐而不表,仅告知投资预期收益率多么诱人,这种“有选择的表述”成了部分销售人员高业绩“秘笈”。而对于投资者来说,部分理财产品合同近乎天书,只能凭借销售渠道的权威与否作为甄别产品好坏与否的标准。而目前浮现的部分问题,就是销售人员通过职务便利,以高收益为诱饵,在没有对潜在风险进行必要告知的情况下,违规销售其他机构的高风险产品,其销售对象大部分为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者。
  和银行员工违规销售产品相比,理财产品更大的潜在风险在于银行理财业务不透明的运作模式。据了解,目前银行理财业务主流模式是资金池模式。通过滚动发行不同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不等的产品,不断从投资者手中募集资金,并将募集到的资金投入“资金池”,然后用这些资金投资于有更高收益的债券、票据、信贷资产和信托产品,用这些高收益产品的收益返还给理财产品到期投资者。
  对于销售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投资者并不知道去向,或者说不少投资者把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储蓄的替代者,因为对银行的信心而养成了不关心投资方向的习惯。此外,大多数金融机构也以规避风险为由,拒绝向投资者公布投资组合、实时收益及风险等关键信息,这些资金池基本成为一个巨大的“黑箱”。近日,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发表署名文章,指出这种资金池理财产品,需要“发新偿旧”来满足到期兑付,实质是“庞氏骗局”。如果投资者失去信心并退出理财产品,这样的击鼓传花就会停止,相关风险就会集中爆发。
  而反观公募基金市场,因为有比较透明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投资者逐渐明白“买者自负”的道理。
  在这些理财产品高速发展的背后,潜在的风险也开始凸显,近期出现的种种纠纷,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机制需要建立的是长效机制,公募基金的透明运作模式,或许可以给理财产品以借鉴。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投资欢乐谷门票 最低收益5.5% 2012-12-17
· 购买理财产品须提防五大陷阱 2012-12-17
· 银行“揽储”压力缓解 理财产品光芒暗淡 2012-12-13
· 市民选购理财产品时要瞪大眼睛 2012-12-13
· 城商行理财产品发行再超大行 2012-12-13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