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走势图终于不再是直直的横线,而是走出一条多日未见的有高有低的曲线——早盘低开高走,午盘震荡回落,但日内未再触及“涨停”。
“央行昨天尾盘出手买美元了,客盘情绪憋了这么久,宣泄得比较彻底,今天结汇盘相对要少一些,市场供需平衡一点。”一位股份行交易员称。
10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小幅反弹8个基点至6.2922,即期汇率依旧是开盘后就触及涨停,但临近尾盘时突然大幅下跌,最低回调至6.2485,收报6.2451,较前一交易日大跌150基点,创4月6日以来最大跌幅。
与之前几次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尾盘“异动”类似的是,这次依然是大行在充当美元买盘主力,而市场人士揣测这背后仍是央行的“授意”,而且可能不会持续。
不过,11日,尽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涨16个基点至6.2906,但即期汇率未再触及涨停,全天基本在6.23-6.25之间波动,最终收报6.2460,下跌9个基点。
市场人士多认为结售汇需求更加均衡是汇率未再触及涨停的主要原因,但一城商行交易员认为,这或许也是国有大行在央行“授意”下持续买入(美元)所致。“这两天人民币的贬值可能和11月外贸数据表现有关。人民币上涨预期是否真正转变,须看央行之后的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10日人民币汇率突然转跌的同时,近期颇为活跃的1天外汇远期价格波动更为剧烈,从6.2110一直下跌到收盘的6.2475,波动幅度达到365个基点。“谁的消息更快一些,谁就赚得多一些,而显然大行更有信息优势。”上述交易员推测称。
伴随着人民币频频触及涨停,1天远期这一原来并不活跃的交易形式从11月下旬开始活跃。由于即期市场是成交两日之内结算,而1天远期交易是在成交三日后结算,在即期市场因为人民币“涨停”而丧失流动性后,可以较人民币即期汇价更高的远期价格达成交易,但买入方可能因人民币升值幅度更大而亏损,或者因人民币贬值而获利。
据一国有大行交易员透露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11月最后一周人民币外汇市场T+0、T+1、T+3(即1天远期)交易活跃,交易总量达到113亿美元。12月3日交易中心明确T+0和T+1也要受1%波幅管理后,这两类交易量在12月第一周锐减至6亿美元/天,为11月最后一周一半,但T+3交易12月第一周依然活跃,日均94笔,量10亿美元。
10日,1天外汇远期交易延续此前的活跃势头,大行参与亦较多。“其实大行有信息优势并不奇怪,但竟然有人利用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先买1天的外汇远期,再在即期市场上大笔买入(美元),这不是另一种类型的老鼠仓么?”一位外资行交易员如此质疑。
但上述股份行交易员认为,这种操作手法难以证实。“其实大行因为某种原因干预市场,这本身就是信息不对称。交易员要考虑的是怎么在这个游戏规则下赚钱,而不是改变游戏规则,即便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一位国有大行交易员则表示,逻辑上讲不存在老鼠仓的问题。如果是老鼠仓,必然存在受益者。由于我国结售汇是受到管制的,客户无法自由进行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买卖,因此客户无法方便地通过购入外币再卖出方式进行获利,不可能出现老鼠仓;况且人民币实际波动幅度非常小,即使可跟风,由于没有杠杆也挣不了多少钱,因此不会出现老鼠仓。
“至于银行出现老鼠仓,更不可能。一方面,目前交易员的收入跟交易业绩不直接挂钩,近期汇市持续涨停,交易员的业绩也应该是亏多盈少,没有动力建老鼠仓。此外,交易员持有的结售汇头寸是有限额的,买一天远期是由于即期交易没有流动性,只能通过T+3交易消解头寸,如果是建老鼠仓,银行应该是增加单边头寸,与目前的实际交易不符。人民币汇价突破涨停相信是央行出手,回收各行持有的结汇头寸,同时也是央行对各银行前期持有头寸出现亏损的适当补偿,而无关老鼠仓。”他说。
11日,由于即期市场流动性改善,当日成交量为198亿美元,而此前基本上都是几十亿美元的地量,但1天远期成交量急剧下降。“即期市场可以成交了,就没必要做远期了。(即期汇率)后面估计有希望不会每天划横线了。”上述外资行交易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