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手制书的过去和现在
2012-11-29   作者:韩见  来源:外滩画报
 
【字号

    中央美院美术馆的“钻石之叶—全球艺术家手制书展”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一个主题展、两个注释展和展示“自出版”书籍的“梦想岛书店”,占据了整个2层展厅,花上一个下午才能细细看完。
    展厅的照明亮度被降到最低,而展柜里那些孤本和限量本手制书则被油灯般古老柔和的光线包围,仿佛中世纪教会图书馆中的珍宝那样神秘。其实主题展里的手制书大部分创作于20世纪,从卡夫卡自己设计、参与排制的第一本有限印刷的出版物《沉思》(BETRACHTUNG),到著名当代艺术家杜尚、安迪·沃霍、奇奇·史密斯、恰克·克洛斯以及达利制作的原版手制书,也有21世纪年轻的新锐艺术家更为创新的作品。
    尽管书籍装帧本来就可以算一项艺术工作,而且各界艺术家早在几个世纪前就开始活跃于印刷和制书的领域,但是“艺术家手制书”作为一个专门术语是在20世纪晚期才出现的。关于这种艺术形式的起源,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英国著名艺术家和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1757-1827)是最早的发起者,他和妻子凯瑟琳自己动手书写书籍文字、绘制插图,进行印刷、着色并完成装订和发行,这些因素作为艺术家手制书的关键概念保持至今。
    也许有人会问,手制书和装帧精美的古代手抄本或者现代的彩印插图本有何不同?一些展品看上去确实可以归入以上两类,比如小羊皮封面带盒精装书、像贺卡一样有立体弹出设计的读物。然而,展览中不在少数的作品乍看之下其实更像小型装置,比如美国艺术家科特·阿勒斯莱夫和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纽约布克林艺术家联盟负责人马歇尔·韦伯共同创作的“有机出版物”《美索不达米亚》,在这一“孤本”中他们用上了姜、肉桂、二甲苯,厚厚的姜黄涂层是两河流域丰饶土地的隐喻,封面则由野樱桃树皮做成。展柜上留了一个有数排小孔的窗口,凑近去闻,姜黄和肉桂的味道扑鼻而来。这虽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例子,但刚好说明在艺术家手制书的领域里,传统书籍以内容为主、装帧为辅的界限被打破了,文字、图案以及图书展开的方式、触感甚至气味都成为同等重要而且相互渗透的因素。瓦莱里·哈德蒙用激光雕刻出极精细的《梦的实质》,是一些只有一小部分连接在书页上的人脸,脸上镂空的部分是一些单词,有如梦中呓语。最有意思的是它的形式—人脸摇摇欲坠的样子和没有差别的嘴眼本身就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是“梦的实质”。去除了限制的自由使手制书成了艺术家们展示想象力的舞台,各种奇形怪状又激动人心的作品被设计出来,它们与书最大的共同点可能就是都可以翻阅,而且翻阅的过程都很迷人。
    主题展之外,“中国古代书籍文化”和“欧洲传统书籍文化”两个注释展也很好看,而且颇具教育功能,甚至都可以作为独立展览展出。据马歇尔·韦伯介绍,本次展览展示了书籍历史谱系中数十个分支里的6个种类:早期欧洲手抄本、早期亚洲印刷本、苏联的构成主义书籍、限量版本的艺术家手制书、艺术家手制书以及科幻小说杂志,其中大部分都在注释展中呈现。与当今的印刷技术相比,这些古老的书籍印刷方式还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手艺”的特征。中国部分不仅展出了线状时代的多种书籍,还有大量木制印刷板,如明朝的《太师王端毅公奏议印刷板》、《功德冥钱印刷板》,民国的家谱印刷板和《纪念孙中山笺纸印刷板》,还有五台山永明寺一幅很大的《往生图》的印刷板。连雕刻印刷板的工具和制作宣纸的草木原料都有展示。
    欧洲古代书籍部分则将印刷术的产生和发展作为展示的重要脉络。最早的印刷作品与手稿成品很相似。展览中最早的样本《灵丹妙药》是印在羊皮纸上的,使用了与手稿相同的缩写并加以红字标记,以免与当时的手稿样式混淆,呈现了学术文献从手抄到机器印刷的转变。随着印刷机发展出了多色印刷,一些书籍同时具备了彩色印刷和木刻插图的特征,比如《传道书的神圣仪式》。到16世纪中叶,一些印刷机已经在大批量地生产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不同规格的书籍,《饮用水等食物的性质》是典型的例证,但同时也还保留着规定的边界、花体首字母和小字号的边注这些明显的手稿时代特征。随着印刷技术的改良,印刷各种不同样式的书成为可能,包括更小的、袖珍版的口袋书,《伟大的中国—卓越的事物、仪式和风俗的历史》就是一本当时发行的袖珍版旅行指南。雕版技术也被运用到了书籍制作中,豪华书的制作需要大量精美的插图,《罗伊·梅斯之旅》的插图上还有手工镀金和镀银。与手抄书时代一样,人们仍然在宗教读物上投注了巨大的热情,制作得极尽奢华的《新旧约全史》就是代表,它结合了大胆的留白和技术纯熟的大型版画插图,精美的皮革封面也令人印象深刻。这一部分展示的制书工具更多,除了体形庞大的老式印刷机,还有一整套制作皮革封面的工具,简直比艺术品还精致,让人爱不释手。
    “梦想岛书店”的部分看起来比其余部分要轻松许多,它像是把美国的一个小型自出版(Zines)风格的书店搬到了中央美院美术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自己在学生时代那些不完美的自制出版物的影子,也很容易联想到国内小书店为“独立出版物”留出的一小块空间。和艺术家的手制书作品一样,它们也是独立审美和个人理想的象征。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远的智慧 书籍的光芒 2012-10-23
· 海外游子用书籍记录外藏中国文物 2012-08-10
· 心理学书籍《正能量》登陆中国 2012-08-09
· 养生节目和书籍火爆是喜是忧? 2012-08-02
· 10本最有价值的职场励志书籍字号 2012-07-06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