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理财被如此多的基金公司列入发行计划,或许不全是基金公司想做大规模的结果。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于五大行对前来洽谈基金托管业务的公司提出“短期理财为首选”的要求,想在五大行发行产品的基金公司不得不首先考虑短期理财产品。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渠道部人士透露,目前,五大行几乎都以短期理财产品为首选。“如果是短期理财基金的发行计划,托管行会耐心与基金公司沟通,而其他产品,根本没有机会。”据其透露,公司产品部门人员带着5个产品计划与银行沟通,银行明确提出,不考虑权益类产品。
无独有偶,上海另一家即将发行货币产品的基金公司相关人士也透露,此前与托管行协商发行时间的过程中,银行表示,短期内不会发货币基金。最后银行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加上公司领导层同意一系列后续条款,才确定了发行时间。“银行档期现在几乎都是短期理财产品,权益类产品即使获批,也很难排上发行档期。”该公司市场部人士表示。
而另一家基金公司就没这么幸运。由于获批的产品托管行为工商银行,经过多次努力,仍没有排上销售档期,发行计划落空。据其介绍,由于短期理财基金在银行渠道一直以“银行产品”在销售,因此对银行来说,这种承接自己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计划显然更受宠。
按照一家基金公司渠道销售人员的说法,不排除一些基金公司发行短期理财是由于渠道“倒逼”的无奈之举。虽然短期理财产品的管理费约等于或略低于货币基金,但规模可观。目前,权益类产品首发规模均只有数亿,短期理财基金平均都有数十亿的首募规模,即便是低风险基金也难以与短期理财相比。“银行发短期理财产品是既方便销售,又有规模效应,银行当然会作为首选。”前述公司市场部相关人员透露。
在这种格局之下,除开银行系基金,其他公司要么与银行合作发行短期理财产品,要么牵手小行托管。“小银行发行规模得不到保证,这对管理层有规模需求的公司而言,顶住亏本压力发行短期理财获取阶段性规模增长,确实是一种主动性需求。”一家中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