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晓非:在日本玩瓷
2012-11-15   作者:于娜  来源:华夏时报
 
【字号

    在北京南四环边的一个豪华酒店里,记者见到了卫晓非,这是他目前在北京的暂住地,但他不是这里的客人,而是被酒店主人请来筹建私人博物馆。
  在日本生活了近20年的瓷器爱好者卫晓非,随着中国收藏热的滚滚大潮,也“回流”到国内收藏界闯荡。家族收藏传承和延续的是日本的风俗,他说家父早年积累下大量藏品,让卫晓非无法选择地成了“藏二代”。而在日本的收藏经历,毫无疑问成了他另一个“标签”。

  “藏二代”怎么当?

  卫晓非的父亲年轻时就喜爱绘画和瓷器,结识了很多书画家,现在卫家仍保留着不少当代名家题字,包括李可染、谢稚柳、陆俨少、钱君陶、唐云等所题堂号等。上世纪80年代初,卫父来到了日本留学和工作,又和一些日本收藏家渐渐成为朋友。
  那时的日本经济还在高速增长,不少大企业主、收藏家在世界各地大量购入艺术品,希望建立自己的私人博物馆,松冈清次郎、长谷川乐尔便是其中的代表,他们后来分别创立了松冈美术馆和出光美术馆。卫父曾同他们一起,参与过多次香港等地的拍卖会,以比现今低很多的价格购回了一批明清瓷器,其中包括明宣德青花大碗、清乾隆斗彩如意尊等几件珍品。
  之前卫晓非对父亲的收藏只是旁观,直到1993年9月,他来到日本留学后,父亲要求他也要学习收藏。经过权衡书画与瓷器鉴赏,卫父认为后者入门相对容易些,就让卫晓非走上了瓷器鉴赏的道路。
  父亲收藏的瓷器成了卫晓非的启蒙教材,平日里父亲总是让他拿件瓷器在手里把玩,通过不断接触,熟悉器形、釉色、绘画等特点,日积月累便能在脑海中形成牢固的印象,好比建立一个数据库,一旦再遇到类似器物,就有了参照物。
  在日本有许多名门望族世代坚持收藏,藏品数量非常庞大,卫父结识的寺庙住持白山友人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友人的寺庙属于江户名寺,其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藏品究竟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书画、陶瓷、砚台是他的三大爱好,所以其他很多藏品只能一直躺在仓库里了。
  有一次,卫晓非陪同父亲到白山友人家中拜年,友人特意在客厅挂了几幅扬州八怪以及张大千与李可染的画轴,并且在佛龛、供桌周边也摆上了明清官窑瓷。这不仅是因为友人知道卫父的爱好,也是日本人的待客之道。
  最令卫晓非难忘的是,他们喝茶时所用的茶杯竟然出自宋代吉州窑。这些放在木盒布包中的茶盏已经在寺庙中珍藏了数代,虽然主人拿出时十分小心翼翼,但已不会将之束之高阁。
  “日本人在茶室品茶,不仅能借机显示家中所藏珍玩名画,还可以在泡茶、敬茶过程中察言观色,互品性情。”卫晓非说,如果你能够获得收藏者信任,他就会把更多的藏品拿出来与之共赏,反之就不会再拿藏品出来了。

  去博物馆像朝圣

  在日本的博物馆中,东京国立博物馆、松冈美术馆、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瓷器收藏最负盛名,其中宋官窑洗、成化斗彩螭龙纹天子罐、宣德青花龙纹大罐及元青花昭君出塞图大罐等都是绝世珍品。
  “经常有三三两两的日本参观者,他们的眼神仿佛朝圣般充满虔诚,口中还不断赞叹着中国瓷器的精美和技艺。”这样的情形,不论是在国立还是私立博物馆都可以看到,日本参观者对中国瓷器文化的推崇与仰慕,让卫晓非深受感染。
  卫晓非最爱去的是松冈美术馆,那里参观的人并不多,展厅显得安静闲逸,他可以随意在某个喜欢的瓷器前,长时间地欣赏品味。鉴于卫父同这些博物馆主的私交,卫晓非应该能够有点特殊待遇吧?“在日本要上手国立博物馆的东西很难,除非私交很深。”卫晓非说他的父亲与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西冈康宏关系甚密,才有幸上手了一些名品。
  至于看私人博物馆藏品则简单多了,如同到朋友家做客品茶一样方便。馆主为了款待朋友,往往从库房里拿出一些平日难得一见的藏品出来,让朋友上手鉴赏,只是你的态度要非常认真和庄重才行。
  “收藏这行,选择圈子非常重要,如同性格决定命运。”卫晓非说,日本的收藏圈子尤其特殊,日本人非常细致谨慎,通过一次简单的举止交谈、饮茶喝水,就能品出对方的性情、品位,随即也决定了是否愿意与你继续打交道,能否接纳你进入他们的鉴赏圈子。

  收藏热“回流”

  随着中国收藏热不断升温,曾东渡日本的收藏者也不断开始“回流”,卫晓非也是其中之一。借着北京一位朋友请他帮忙筹建私人博物馆的机会,今年正式进入中国收藏界。
  其实此前,卫晓非就通过自己创办的收藏网站结识了很多国内瓷器爱好者。2000年,他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一个以明清官窑瓷鉴赏研究为主的个人网站——萱草园官窑瓷网。萱草自古就是我国的母亲草,不少游子远行前会在北堂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以便减轻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卫晓非少年时期就喜欢栽种萱草,后来母亲因病去世,为纪念北堂,于是在制作网站时,定名为萱草园。
  通过网络平台,卫晓非发表的一些瓷器鉴赏文章获得了国内几家收藏报刊的认可,之后他以“萱草园主人”的名字开设了收藏专栏,相继发表了很多明清官窑瓷纹饰与造型的研究文章,引来众多国内瓷器爱好者对这个神秘作者的关注与好奇,甚至还出现了有人冒充他行骗的事情,令卫晓非始料未及。
  比较中日收藏者的不同,卫晓非觉得日本藏家也是形形色色,也有的人只是投资,自身并不喜欢收藏,但大多是因喜欢而收藏。另外日本的私人收藏传承、延续意识很强,相比之下,要比国内理智和稳定些。他认为国内收藏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收藏热,但是泥沙俱下,收藏者应该多一分冷静与谨慎。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私人博物馆假货泛滥 待规范管理 2012-11-08
· 收音机达人:想办个收音机博物馆 2012-10-19
· 民办博物馆:狭路求生 尚待破困境 2012-09-13
· 首家收音机博物馆亮相南京交易会 2012-09-11
· 咱村里也有了博物馆 2012-09-07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