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有力的反弹都必须有一条清晰可见的主线贯穿其中,而当这条主线中断之时,反弹也就接近尾声。10月份以来,A股中最为活跃且具备赚钱效应的板块当属地产行业,“城镇化”预期是地产股持续走强的催化剂。不过,近年来,地产股每一次回落均源于政策因素,昨日这一规律再度应验。在经济增速企稳拐点隐现的背景下,地产板块的调整究竟是拐点向下还是佯装“假摔”?这或对A股后市走势的判断起到决定性作用。
归根结底,决定A股走势的最终力量是经济。有分析指出,尽管在中长期国内经济将呈“L”型复苏,这意味着上市公司业绩反弹力度较为有限,但阶段性经济底部的形成至少封杀了A股大幅向下调整的空间。尽管目前2000点附近难言拐点,但中长期角度而言,若市场在此时出现非理性深跌,则其中蕴含的机会远大于风险,而这种机会将更多来源于自下而上的精细化择股。
地产股成下跌主力
作为近期市场的主流热点板块,因受制于管理层重申调控基调,该板块再度出现重挫,恐慌杀跌情绪有所蔓延,场内投资者信心几乎消耗殆尽,两市再度出现多杀多的格局,沪综指再度逼近2000点一线。
本周二,沪深两市小幅低开,但随后在地产板块的领跌下,市场呈现弱势探底的局面。截至昨日收盘,沪综指收报2047.89点,下跌31.38点,跌幅为1.51%;深成指下跌1.87%,收报8234.60点。量能方面,沪市单日仅成交446.1亿元,深市成交416.8亿元,两市总成交量维持在900亿元下方,显示场内资金此前的存量消耗较大,尾盘资金的持续涌出表明,在地产板块集体调整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后市信心不足。
行业板块表现上,周一领涨的地产板块昨日全面回调,以超过3%的跌幅领跌大市,两市无一行业指数收红。具体来看,申万房地产指数、交运设备指数和信息设备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3.20%、2.21%和2.19%;餐饮旅游板块相对抗跌,该行业指数昨日仅下跌0.30%。
从昨日市场表现来看,地产板块的全面回调是市场转弱的直接原因。10月份以来,地产板块成为了A股中最为活跃且最具赚钱效应的板块,部分二三线地产股表现十分抢眼。地产板块的集体爆发并非无迹可寻,事实上,由于投资者普遍预期“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与三四线城市密切相关的二三线地产股自然是最为受益的品种,这也就催发了此前的二三线地产股行情。不过,日前住建部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表态,成为地产股调整的导火索。其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积极研究扩大房产税试点,房地产限购政策短期内不会退出。
由于地产股业绩普遍优于一般周期性行业股票,因此,近年来制约地产股最大走势的因素是宏观调控,无形中调控政策成为了地产股上涨的“天花板”。这次地产股的回调也不例外,而主线板块的由强转弱直接击溃了多方的心理防线。
2000点区域或再迎考
昨日沪综指收于2047.89点,距前期低点1999.48点不足50点;由于近期出台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经济运行节奏基本在预期之内,预计沪深两市仍将继续呈现无趋势运动。而考虑到主线板块的回调,市场近期大概率将回归弱势震荡格局,因此,后市沪综指2000点大关很可能再度面临考验。
从技术面来看,自9月26日沪综指盘中跌破2000点之后,沪综指日K线便构筑了一个小M头,昨日沪综指已跌破颈线位置,短线存在进一步调整的可能。因此,仅就技术分析而言,沪综指出现二次探底将是大概率事件。
不过,昨日沪深两市的调整也有部分非理性因素的存在。地产板块作为近期的主流热点板块,其表现直接影响了场内投资者信心,表面上看,昨日地产板块的调整主要源于管理层坚持调控政策不放松的论调,但考虑到投资者此前对于房产税试点扩大的预期已较为充分,昨日地产板块逾3%的跌幅不能简单归咎为政策原因。
自9月27日行业指数见底以来,申万地产指数期间最大累计涨幅高达13.37%,远远跑赢同期大盘指数。基本反映了地产股业绩优于其他周期行业股票的优势,同时在增量资金严重匮乏的当下,部分地产股的累积收益相当可观,因此其内部存在着较强的调整动能。短期而言,地产板块的调整虽难言到位,但其个股业绩的相对优异表现奠定了板块的强势运行格局。后市地产板块将如何演绎,或决定了沪综指能否顺利守住2000点重要关口。
指数难现明显趋势
此前有市场人士认为,在三季报披露结束后,对四季度经济企稳反弹的预期将主宰A股市场,届时周期板块将迎来一定的表现机会。11月上旬的市场运行比较符合这一判断,但周期板块持续的力度显然低于市场预期。其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即投资者对国内经济增长中枢长期下移的负面预期对冲了对经济在四季度企稳反弹的预期。
事实上,对国内经济呈L型底部运行的预期基本在业内达成共识。而根据研究机构判断,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到L型经济底的右侧。官方PMI数据显示,在8月份制造业PMI指数降至49.2%的低点后,我国经济逐月出现环比改善,显示我国制造业景气度水平的PPI指数同比降幅在10月份显著收敛。不过,在中观行业数据与微观公司盈利数据方面,目前暂无明确信号显示经济有大幅反弹的可能。而10月份PPI的回升是否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已周期性见底,目前尚无定论。
有业内人士担忧,我国的潜在经济增长水平已出现结构性放缓,过往经济的高速发展将难以为继,这种观点或许过于悲观了。从全球经济研究视角来看,高速增长经济体在某一阶段大都会出现结构性放缓,但这种结构性放缓通常会在人均GDP处于1.5万美元至2万美元间的经济体上出现。而世界银行[微博]的数据显示,按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计算,我国2010年人均GDP达到了7536美元,距离出现增长结构性放缓的下限尚有不小距离。这就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水平较之前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即使是7.5%的年化增长速度也令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难望其项背。因此,始于2010年的经济增速下行更可能是周期性的增长放缓,这意味着至少在2013年,我国经济增速依托7.5%出现向上反弹的可能性更大。
若上述对经济的前景判断成立,那么当前市场将长期问题短期化的表现,应属于典型过度悲观,因为若经济增长出现一个年度的反弹,就足以带动市场走出一轮不小的行情,2009年即是如此。当然,考虑到经过了2008年底的“四万亿”投资之后,未来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刺激力度都将适度收敛,诸如2008-2009年从1664点到3478点的过山车行情将难以再现,加之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衍生品的推出,完善了A股的价值发现功能,市场再度出现单边行情以及因极端情绪造就历史大底(顶)的可能性都大幅降低。在当前的时点,指数出现趋势性上涨或下跌的可能性都较低,指数的无趋势运行将是主旋律。
有资深市场人士指出,A股已步入了自下而上选股的时代。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趋稳的情况下,对一般投资者而言,指数的机会将难以把握,只有忽略指数的短期波动,精细化选股,寻找业绩持续稳定增长且业绩增速显著高于行业内其他竞争对手的优质上市公司,适时将过往的短线投机思维向信息化跟踪投资方式转变,才有可能获取一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