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传统中,警匪片一直都是经久不衰的主流类型。尤其是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内地的观众接触到的香港电影基本都是这种类型电影,而且也催生了不少好的影片与导演。从吴宇森到杜琪峰,从徐克到刘伟强,基本上稍微知名的香港导演多少都会涉猎到警匪片。
长久以来,我们也看习惯了警匪片中的套路,比如成龙的《警察故事》系列,是以宣扬香港警察的英勇斗志精神为主旋律;而吴宇森的《辣手神探》等以鼓吹兄弟情义为主旋律;杜琪峰的一些警匪片比如《大事件》里已经开始舍弃电影中单一的叙事手法,开始让人注意到警匪电影里更为复杂的东西;而刘伟强的《无间道》系列,彻底颠覆了传统中电影中的猫鼠游戏模式,警匪之间真假难辨,也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固定的警匪片模式。
有人会把刚上映的《寒战》比作《无间道》。看完电影基本可以断定,《寒战》是无法超越那部巅峰之作。
但是《寒战》给香港电影带来了另外一种惊喜,在传统警匪片类型中,很好地融合了谍战片的悬疑、心理元素,带入了更为复杂难辨的叙事。两种电影类型互相穿插,结合一种适当的快节奏,让观众紧张之余,又能跟随剧情的发展,思考影片该如何继续。
值得提及的是,这部电影的节奏把握的非常好,开始几个简单的场景,就把整部影片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人物应接不暇地出现,根本没有给观众思考的空间。绷紧的神经随着不同角色的上演,一点点松懈下来。尤其是开篇一个大楼航拍垂直方向90度摇接街道俯拍,高空环境到犯罪现场一镜到底,角度纵深犀利漂亮,恍惚看到了诺兰《蝙蝠侠》的影子,稍后绑匪借助不同人物和声音的剪接播放短片,又仿佛看到了《虎胆龙威4》——赶巧了,昨晚正重温这部经典之作,正好看到了这一熟悉的片段。
电影中机场爆破戏也做足了准备,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开始的一个酒驾撞车的镜头,犀利干脆,不得不佩服香港电影人那种不输于好莱坞的特技功夫。作为一部单纯的警匪片,几场枪战、爆破、追车戏,都来的漂亮利落,已经足够及格了。但最难的可贵的是,我们以为几场动作戏下来正觉得过瘾时候,电影的节奏突然就放慢了下来,转为了政治悬疑片,后半部分风格的变化没有任何突兀。“寒战”行动貌似告一段落,但真实的“寒战”其实才刚刚开始。
我原本以为《寒战》就是主打的梁家辉饰演的行动处副处长李文彬与年轻的管理副处长刘杰辉为争夺下任处长明争暗斗的戏。但是这部电影的玄机就在于,你无法揣摩透剧情接下来的走向,尽管已经在观看之前知道了电影中的内奸是谁,但是还会忍不住被剧情牵着鼻子走,想知道如何圆满解释所发生的一切。
说这部电影类似于《无间道》,就是因为你不能用传统的好人坏人模式区分这些角色,不到最后无法知道反派是谁——电影中最大的反派一直没有露面,估计是为了留着拍续集吧——最妙的是,我明明知道反派是谁,可是还想知道为什么是他。
整部电影中角色太多,但是短短的出场,每个人都有清晰的印象,这点也很难得。当然,最值得提及就是两大影帝梁家辉与郭富城的演技。
从这方面来说,郭富城还是有点太嫩了,梁家辉的角色气场十足,霸气外露,不怒自威。其中有两场戏给人印象深刻,第一场是在被廉政公署调查时,本来是被动的嫌疑人,几句简单的话马上就化被动为主动。那个场景中,镜头打在了梁家辉的身上,突然发现位置发生了变化,原本是被审讯的嫌疑人,从他一开口,我们突然觉得这是一位上司对下属的训话,稚嫩的李治廷根本无法对抗老牌影帝的气场。第二场戏是在最后,梁家辉辞职退休,郭富城正式升为处长,可是两人的言谈话语间,我们还是觉得梁家辉赢了:这就是演技派的胜利。
说《寒战》是香港的主旋律电影,那是因为自始至终,他们都在维护一种香港的法治精神。无论你是官,还是民,无论是警察,还是匪徒,我们所能看到了是一个成熟公民社会。民有民治,官有官治。他们的相互制约,互相掣肘,成就了一个开放的城市,也成就了一个成熟的公民和法治社会。如果这样的电影宣扬的是主旋律,我宁愿这样的主旋律电影能多一些。而不是那些看起来令人作呕的虚假意识形态的主旋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