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理财品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风险
2012-10-25   作者:王辉  来源:中国证券报
 
【字号

    2011年以来,伴随着商业银行存贷比等监管指标考核要求的提高、利率市场化的持续推进、各类金融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品种繁多、数量庞大的理财产品呈现几何级的爆发式增长。
    数以万亿计的理财产品,一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给实体企业提供了融资新管道、活跃了相关金融市场。然而,在当前全民理财的时代背景下,在经过近两年的“野蛮生长”之后,这些“类存款”的金融产品所蕴含的系统性风险,无疑更须警惕。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相关理财产品所募集到的资金,普遍投向债券、股票、信托、基金、货币拆借、大宗商品等各类虚拟资产,以谋求更高的收益。虽然这些理财产品对相关虚拟资产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往往不会详细公布投资组合、实时收益及风险等关键信息,其运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黑箱”。理财产品投向的资产信息,在透明度方面远远不足。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资产的衍生化,使得资产的风险与收益链条被大大拉长。诸如短期资金被用于为长期项目埋单、低风险资金被用于高风险投资、标的资产过度衍生化等种种金融风险,几乎被人为地视而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不断被夸大的“高收益”。而如果理财产品因收益率过低遭遇提早赎回,或产品到期而资产难以抛售兑现,都可能对金融市场和融资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冲击,并进而可能引发流动性危机。
  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前许多理财产品大量投向不透明、风险高低不等的标的资产,这一模式与引发2008年金融危机的美国次级贷款及其衍生品相比,并无本质差别。所区别的只是风险程度不同。而在此情况下,相关资产链条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热销的背后,显而易见的是商业银行资金压力陡增。近两年来,伴随着民间借贷与理财产品的高速发展,社会资金在短时期内出现了快速的脱媒化。虽然从利率市场化的角度来看,这一金融发展趋势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对于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金融业主体的商业银行而言,相关“影子银行”的急速壮大和膨胀,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银行体系内部流动性不稳定,加大风险隔离与监控的难度。
  从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理财产品自身的规范性和透明度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长期监管机制亟需建立。当前,只有商业银行的银信理财合作业务被要求由表外资产转入表内,不少理财产品仍属于表外业务而规避了监管。
  来自国际评级机构惠誉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仅由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存量规模就高达10.4万亿元。在当前理财产品已达到天量规模的背景下,建立积极有效的监管体系,防范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刻不容缓。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利率下调 外汇理财产品持续萎缩 2012-10-25
· 银行理财产品再现“秒杀热潮” 2012-10-23
· 理财产品收益率遭遇"冰火两重天" 2012-10-23
· 结构化理财产品对立发售 投资者可"二选一" 2012-10-22
· 在售银行理财产品[2012-10-19] 2012-10-1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投资回升速度取决于融资进展·[思想]全球债务危机 中国如何自处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