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基金公司旗下的理财基金因为赎回不畅而引发部分投资者投诉之事,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理财基金与货币基金相比,因为是周期性滚动运作,申购与赎回均有一定的期限限制,赎回不畅的问题与投资者不了解具体规则有关,但也暴露出一些创新产品在运作细节上考虑尚不周密等问题。在短期理财基金快速扩容的当下,这一情况更须引起重视。
多因素致赎回不畅
对于理财基金赎回不畅的情况,某相关公司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前期出现这样的情况,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产品运作本身的问题,而是因为赎回规则相对复杂导致投资者误操作。
“理财基金按周期滚动运作,每个周期结束时会有一天打开赎回,但如果那一天恰好是在周末或假期,那可能就会顺延一天或几天到下一个工作日才能赎回。如果投资者对此不清楚,就可能出现赎回失败的情况,从而存在疑问。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妥善地处理了,同时我们在网站上设了一个专栏,方便投资者查询理财基金的到期和赎回日。”该人士解释道。
他表示,短期理财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对申购赎回相关规则的描述较为复杂,使得部分投资者在认购基金时没有耐心去细读,从而导致理解有误。此外,银行渠道可能也没有尽到告知责任。
“银行是甲方,我们不可能寄希望于他们给予客户很多后续服务。但他们把客户资料是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我们拿不到客户的手机号、邮箱,所以我们公司方面没法给全体客户发短信,在开放申购、赎回时作一些提示。”这位人士也道出了基金公司的苦衷。
运作环节有待完善
海通证券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短期理财基金规模扩张迅速,自今年5月以来,基金数量已从3只增加到9月底的15只,累计份额数已接近1500亿份。根据Wind统计,10月以来又有三只短期理财基金成立,基金规模也再度增加165.27亿份。而从证监会的相关公示信息来看,后面还有多家公司的理财基金在排队等待批复。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自己所在公司为类似创新产品已内部酝酿磨合许久,而且在发行产品之前也和渠道沟通过无数遍,没想到还是出现了部分投资者不了解规则而赎回失败的情况。对于此类问题,前期准备较充分的大公司可以迅速采取措施来化解风波,但对于一些只觊觎创新产品发行成果,而对于产品运作环节还没有精心梳理的中小公司而言,埋下了一定风险隐患。
也许正因为存在这种隐患,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在近期下达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发行短期理财基金产品的基金公司,可为每只产品确定一种赎回业务规则,但需通过公司网站、客服电话等渠道向投资人提供所持基金份额明细、到期日明细等信息的查询功能。此外,基金销售机构需在销售终端向投资人展示其持有的短期理财基金份额明细记录及对应赎回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