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体冷却,中国传统书画依然最火
中国艺术市场减速已一年有余。
2012春拍,市场遇冷已确信无疑,拍卖市场领军集团嘉德和保利的收益分别下降了60%和50%,其余某些拍卖行虽然喜欢“报喜不报忧”,但依然无法改变整个市场的冷清。
如今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但整个艺术品交易市场表现还是差强人意。春拍中拍品减少、延期拍卖、挖掘新的收藏门类……招数很多,成交额依然下跌。于是,所有人都开始观望2012秋拍。
2012年秋拍似乎比以往来得稍早一些,在“查税门”以及国内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下,拍卖市场越加不明朗,“海外回流”变得尴尬,国内一线拍卖行嘉德、保利“出走”香港。10月7日,嘉德香港首拍缔造了4.55亿港币的骄人佳绩,取得开门红。同期,香港苏富比拍卖如火如荼。
悲观者有之,乐观者亦不乏。
当代艺术表现不佳
大陆藏家不给力
从苏富比的数据来看,2012春拍的收益较2011秋拍下降了25%,而2012年秋拍的收益较同年春拍只下降了19%。跌得最惨不忍睹的是此前最火爆的亚洲当代艺术(特别是中国当代艺术)。
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结果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佳品难寻,但事实上真是如此吗?很多人却不认为。
从香港的拍卖来看,内地藏家因今年艺术市场的查税风波伤了元气,中国本土买家在香港早已不似以往活跃。在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会上,两件顶级拍品落入西方买家之手,包括拔得头筹的张晓刚《天安门1号》(1993),被一位欧洲藏家以2082万港元拍得。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中,一对清乾隆年制黄地洋彩“福寿连绵”图绶带葫芦扁瓶,更以1.07亿港元高价成交,达到其估价上限的两倍。这对藏品由神秘电话竞投者成功拿下。传言买走这对葫芦扁瓶的是一位香港藏家。
整个市场变缓
中国传统书画依然最火
中国现代书画市场中,最火爆的当属张大千和齐白石,一直是香港艺术市场中的“摇钱树”。今年秋天,市场对国画大师作品的热望一如往常:中国嘉德拍卖旗开得胜,获得3.54亿港元,几乎是预估总成交额的3倍。第二天,苏富比中国书画专场拍卖4.14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更胜于此。
这些“好看”的数据,完全是藏家们对中国现代书画市场的钟爱所造成的。
知名艺术品经纪人翟健民认为,刚刚结束的纽约苏富比秋拍,虽然有些拍品被疯狂争抢,比如定价两万美元的,卖到30万美元,而且还是“打洞、有毛病、没有款”的物件,但仅仅是个别现象。每场拍卖都会出现几件不合理的拍品,不能仅以此判断市场趋好。只有当整场拍卖,有70%的东西出现了疯狂的价格,才说明市场火了。
他认为,市场进入冷却期的原因除了拍品定价依然略高外,还有一些行家手中压货,“这两年瓷杂价格攀升太高,透支了未来的行情,中小行家扛不住,为了现金滚动,只能折卖。”对于香港苏富比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预展,翟建民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有很多不错的拍品,但目前的资金面不知能否将这些好东西都消化掉。”
艺术品经纪人、正观堂主人梁晓新认为,嘉德和苏富比的秋拍数据好看是有原因的,“从香港苏富比来看,我认为他们调整很快,今秋推出的拍品一看就是为藏家而设的。”
卖家惜售
名家珍藏受追捧
那么,怎么样的拍品能够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尤其在市场明浊难辨之时,这一现象更为凸显。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整个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卖家惜售”、买家“无货可扫”的现象。在秋拍开始前,苏富比书画部负责人曾表示,就中国书画而言,今年苏富比征集的数量比去年减少5%,而拍品估价总体调低了20%。香港苏富比此次秋拍推出“胡惠春旧藏”清代单色御瓷专场拍卖全部成交,这无疑是目前市场上一个非常难得一见的现象,其中清乾隆松石釉浮雕缠枝莲纹石榴尊以2306万港元成交,是单色釉瓷器中的一个高价。其中名家珍藏受追捧是一个因素。
中国嘉德在香港拍卖市场上的第一拍品选择了任伯年《大吉图》镜心,虽然估价只有28万―38万港元,成交价却达到了460万港元,这件作品不仅寓意吉祥,更为重要的是其曾经是上海九华堂笺扇店的主人朱锦堂的旧藏。朱锦堂于光绪十三年(1887)开设九华堂笺扇店,以制作经营纸笺、印泥,装裱书画和承接海上名家字画的代理闻名国内外收藏界,与任伯年更是莫逆之交,故宫博物院所藏《三友图轴》即为任伯年为朱锦堂所作。
对此,将在今年秋拍中继续主打“海上旧梦”文化品牌的上海崇源总经理季崇建表示,他以“海上旧梦”命名举行拍卖,是要表达对那些历经磨难将各类艺术品保存至今的家族的崇敬,同时也是为越来越重视藏品来源的收藏家们提供清晰的流传线路。
文章来源:今日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