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旬,关于建设银行计划斥资千亿元收购欧洲银行的传闻,使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赛跑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建行的收购传闻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资银行国际化的高度关注。”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这些年来,中资银行各有各的“走出去”想法,也正各自布局国际化道路。 中资银行的国际化竞跑一直进行,主要体现为两种模式,一是设立海外分支机构,二是并购外国公司。前者手续比较简单,但需要一定时间融入当地市场;后者较容易进入对方市场,但是审批手续复杂,且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整合。 四大行的国际化竞争策略各有特点,中行主要依靠增设海外分支机构的方式,实现有机增长;工行以海外资本并购为主,增设海外分支机构为辅;农行仍比较注重国内市场,国际化刚刚起步。至于建行,标准普尔金融机构评级服务董事廖强指出,其国际化步伐相对工行和中行则显得较为保守和谨慎,海外分支机构的拓展速度较温和,目前仍以深耕香港市场为主。 虽然从政策和盈利角度出发,中资银行“走出去”无可厚非,但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曾怡景在该公司今年7月底发布的中资银行评级报告中称,过去三年内中资银行海外资产扩张幅度约176%,虽然地理布局多元化可能带来益处,但快速的海外扩张也会考验中资银行的运营和风险管理能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中资银行在“走出去”后将面对一系列新问题,比如如何适应海外客户的风格、如何防止国外员工流失、如何遵守异地监管规则、如何规避汇率和资产价格波动等,相信会逐渐引起中资银行管理层的注意。 中国银行境外商业银行业务资产总额4907.6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长19.78%,占集团资产总额比重22.43%,比上年末上升1.5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5.98亿美元,同比增长22.66%,在集团利润总额中的占比为16.87%,比上年末上升1.64个百分点。期内,新加坡财富管理中心和银行卡中心成立,目前共设立境外分支机构599家。 廖强指出,与国有银行相比,股份制银行在国际化的尝试上处于劣势,盲目走出去并不现实。首先是因为股份行对国际大型企业的服务空间小;其次是股份行的资本利用率比国有行高,可用于海外收购的“闲钱”不多,如果收购对象是盈利波动性较大的小型金融机构,很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