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从国际经验看,外部债务存在很多道德风险问题。中国也存在相类似的问题,比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如果发债主体为省、市政府,而市场为全国性市场,也会出现举债缺乏制约、道德风险、定价机制失效等问题。如果中国今后能建立一个地方政府债务体系,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当地居民会基于自身的养老金、福利等问题来考虑是否购买,这样就构成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制约。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经济学家 成思危:关于向内需的转向,这件事很不容易做,因为真正转向依靠居民消费,首先要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让大家有能力消费,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做一些制度性的安排。第一个安排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收入普遍增长;第二是要让工资和CPI挂钩,现在30个省市最低工资已经和CPI挂钩了,但是整个工资还没有。随着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要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分析中国的金融问题,如果脱离国际环境,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中国金融体系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互动越来越密切,而在此前的分析和研究框架中,常常容易将国内金融问题与国际问题分隔开来讨论,这是十二五期间金融工作需要正视的一个重要转变。同时,中国金融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日益明显。
(资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