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要交易的艺术品进行鉴定评估及艺术品真假交易的认定,是艺术品市场完善的难点所在。而这一领域恰恰是艺术品市场中的第三方组织如专业协会、商会、基金会和研究机构等,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地方,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画廊协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艺术品市场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各类艺术品投资理财、艺术公募或者私募基金、艺术信托等新型金融产品的集中出现,带动了社会资本甚至普通民众参与艺术品投资的热潮,促进了优秀文化的传承和艺术创新发展。
2011年我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总额为1959亿元,位居世界第一。瓷器、红木家具、玉器、书画、高端邮票等成为我国社会资本在房地产、股票以外的投资重点,中国书画的地位尤为突出。但是,在热闹的表象背后,也暴露出缺少权威第三方部门带来的种种弊端。
目前普遍状况是艺术品交易中一方是博物馆、美术馆、私人藏家、银行、基金、风投、实体企业等投资购买方;另一方是拍卖行、画廊、出版社、艺术家等卖家,而令双方都信服的权威评估鉴定机构等第三方部门十分缺乏,导致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信用体系一直不够健全。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德国的画廊行业协会在艺术品市场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在专业服务上,包括鉴定、估价;在调节市场秩序上,包括行业诚信自律活动,伪作争议调节;向国家争取税制优惠、艺术家社会保险金、艺术家转售权利金、展览赞助以及组织高规格的艺术博览会等方面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中间人作用。
相比发达国家以及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画廊协会,目前国内的画廊协会还远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像画廊协会这种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发展不成熟,在我国文化产权市场中很难找到使交易双方都信服的评估机构,造成艺术品市场种种“无标准”现象,艺术品市场的完善有待于加强文化市场中第三部门的建设,而画廊协会应成为中国艺术市场第三部门建设的先导,带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完善和转型。
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推动力量,市场的发展和法治化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和介入,但对艺术品市场的完善,政府既不能不介入,也不能不当介入,对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调控,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更应该发挥非政府行业协会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形成政府干预与行业协会自治互动的局面。
(齐勇锋 赵书波
本期专栏主持齐勇锋为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本文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