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物换星移间,那个年代的那些人、那些事被定格在历史,镌刻于脑海,偶尔拿出来回忆不觉让人感慨万千。走进康树森的暖瓶世界,这种关乎时间的感慨被瞬间放大,而那段早已模糊的历史亦即刻清晰起来。触摸着件件藏品,就像在抚摸历史的脉搏,无关价钱、无关品相。因为这些暖瓶记录了当时工人在艰苦条件下的创业精神,同时也记录了当时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而更重要的是,它们于无声中见证着改革开放以后人们告别了物资匮乏的“票证年代”。用康树森的话说“有些温暖是值得纪念的”。
50年以上老物件都值得收藏
聊及暖水瓶,自然忆起旧年月。无论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还是八十年代的冰箱、彩电、洗衣机,似乎每样物品都刻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凝聚着中国人的特殊情怀。在康树森挥之不去的记忆里,饭盒、脸盆、暖瓶这一度被誉为“单身汉三大件”的生活用品,曾陪伴他走过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而他又唯与暖瓶相处时间最久。令他不曾想到的是,这貌不惊人的暖瓶竟在今天成为自己引以为傲的珍贵藏品。
其实,老康收藏暖瓶除了年轻时的这份特殊情感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因受到父亲影响。“自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从事着收废玻璃瓶子的工作。那时社会生产资源很紧张,废玻璃瓶子被回收后会熔化后做成新瓶子,而一些完好无损的则被当做二手物品,在二次出售后进入新的家庭。要说当时瓶子中的"高端时尚品",那非暖水瓶莫属了,毕竟买暖瓶在当年要凭票。我至今还记得,在父亲收来的废旧瓶子中有不少都是珍贵的国外"料器",可当时谁也不懂,很多都在父亲退休后嫌放家里占地方陆续扔掉了。这中间唯有两只看似还有些实用性的老暖瓶被留了下来,放在家门口的破烂筐里,直到我后来迷上收藏,重新发现它们的价值,才将其"抢救"出来,继而成为我众多藏品中年份最老的两只,且至今瓶身还留有当年被炮嘣过的痕迹。”
交谈中,康树森怜爱地望着这两只老瓶子,感慨道:“后来,我时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身边的朋友:倘若目前你家里还有50年以上的老物件,就千万不要再轻易舍弃了,因为它们不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且更具备历史文化价值。就像老暖瓶,现存最早的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最晚的至今也有20来年了。若将它们按岁数一字排开,不但见证了我们生活的变迁,同时更记录下中国近现代轻工业发展的历程。”
玩新 玩精 沉住气 敢出手
自1978年正式收藏第一只暖瓶至今,康树森已将多达200只瓶子收入囊中,不仅荟萃了全国各地的品牌,而且容量大小各异,造型千姿百态别具一格,价位上也从几元至千元不等,这使他成为天津暖瓶收藏第一人及暖瓶文化研究专家。然而,收藏的成功与梦想的实现皆与他所秉承的“玩新、玩精、沉住气、果断出手”的收藏原则密不可分。用老康的话说:“不论谁,只要遵循这样的收藏原则,不想做出名堂都难。”
他继而详细解释道:“首先,所谓"玩新"是指收藏那些少有人涉猎的冷门品种。就拿我来说,无论是收藏报纸、酒器还是暖瓶,我都会在正式涉足前认真调研分析相关市场,并问询身边藏友,以掌握第一手资料。譬如当年在决定一门心思收藏暖瓶时,很多朋友都很诧异,甚至认为这充其量只能算作生活用品的暖瓶,未来升值空间又怎能与热门品类相提并论。而恰恰因为朋友们的质疑,坚定了我收藏暖瓶的决心。其次,所谓"玩精"是指收藏要讲求系统性,不能太过分散。也就是说,要严格界定收藏范畴,且越细化越好。与此同时,还要对藏品有清晰的认知,并按年代、产地、品牌、形状等进行梳理归类,而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连自己都分辨不清。其三,所谓"沉住气"是说在收藏过程中不要一味急躁地追寻数量上的激增,切记静下心来沉住气。要知道,很多藏友之所以频交"学费",正是因为浮躁的心态。所以,能否沉住气往往决定一个人在收藏路上能否走得比其他人更远。最后,所谓"果断出手",顾名思义是说对于认准的宝贝就不要在犹豫中错过,因为很多时候,好东西就像人生中的机遇,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在几十年的收藏生涯中,只要遇到入眼的宝贝不论价格有多悬殊都会当即拿下。”老康指着占据大半间厂房的藏品,脸上溢满微笑。他说,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划、有条理、讲坚持、重细节,收藏如此,人生更如此。
寻找藏品要有“扫地精神”
30多年的收藏路,康树森走得并不轻松,尤其在过去经济能力有限时,收藏曾一度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大压力。他笑言,很多时候明明是咬着牙高价淘来的暖瓶,却硬要在家人面前故作捡到大便宜的样子。而且,为了能淘到更多物美价廉的宝贝,他不惜留起胡须扮成邋遢相以便与摊主讲价。然而,老康怎么也想不到,这副大胡子久而久之竟成了自己在古玩市场的一个标志性形象,他甚至为自己创立的收藏工作室命名“美髯庐”。
人送外号“大胡子”的康树森之所以在古玩市场有着较高的知名度,除了那有别于他人的独特外形,还与其淘宝的认真劲儿密不可分,即别人转一遍、扫一眼就走的古玩摊,他却要细细浏览很多遍,生怕因一时疏忽而与宝贝失之交臂。在他看来,淘宝藏品要有“扫地精神”。“有句话说得好: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己跑掉。所以,我给自己定下的原则就是,每个角落都要溜到,不留任何死角,而且只有这样我才能觉得踏实。”老康告诉记者,在他收藏的诸多暖瓶中很多都是在不经意的角落中淘到的,因而他便更加坚信“扫地精神”的重要。
康树森对收藏的挚爱不单停留在对藏品本身的痴迷上,更对其背后的文化、历史、故事充满着浓烈的探究热情。他打趣道:“每当观看五六十年代的电视剧时,我都会观察片中的道具,好几回都发现剧中陈列的暖瓶与所处年代并不吻合,而这种敏感恰恰是多年收藏积累下的,早已溶入血液。”他向记者透露,目前正在着手创作一本关于暖瓶研究的书,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暖瓶文化,体味暖瓶情怀,让这份温暖继续散发余热,带给人们更多回想与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