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河:美景与传说
2012-09-05   作者:陈安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字号

    乘“维京太阳号”游轮,作莱茵河半月之旅,印象深刻难忘。从瑞士巴塞尔出发,经法国斯特拉斯堡,德国黑林山、海德堡、科隆,荷兰阿姆斯特丹、代尔夫特,直至比利时布鲁日、安特卫普(Antewerpen),停靠15个港口,沿河景色美不胜收,存入了相机,也存入了记忆。
    莱茵河是西欧最长的河流,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在荷兰流入北海,全长1320公里。由于与多条支流和运河相连,它其实与多瑙河、塞纳河、易北河等大河及黑海都相通,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国际河流。据19世纪达成的“莱茵河船运法”,所有国家都可以沿莱茵河整条航道运送旅客和货物。德国人尊称此河为“莱茵父亲河”。
    但在从前,莱茵河不是一条像今天这样安全畅通的河流,船长在河上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因为他们会遇到浅水河段底部的礁石,遇到从岸边古城堡里下河来的“强盗贵族”,遇到世界大战留在河底被炸毁的桥梁和沉船的残骸,遇到被严重污染的油垢水面。不过如今,在这和平时代里,经过长年不断的疏浚、排污,莱茵河确实已是一条美丽、洁净、令人流连忘返的河流。

    美的极致

    “维京太阳号”白天航行时,我几乎一直在高层甲板上观赏河上景色。莱茵河两岸有时是山丘,有时是平原,河面时而宽阔,时而狭窄,河水时而激荡,时而缓流,但始终不变的是遍布两岸的秀丽景色。
    我注意到,两岸山丘上总是一片绿色,是大片密集的支架上的浓绿,有的山坡很陡,那支架简直就像横插在坡地上。那是成片成片的葡萄园,世界著名的“莱茵酒”就源自这些绿色的山丘。据说,两千年前古罗马人来到莱茵河流域时,带来的不仅是葡萄酒,还有葡萄栽培技术。他们发现这个地区气候终年温和,八个月的生长期、向阳的山坡尤其适合栽培葡萄,后来代代相传,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便成了莱茵河流域的经济特色。如今两岸的“巴登葡萄酒路”、“阿尔萨天葡萄酒路”、“德国葡萄酒路”都是葡萄酒盛产地区。沿河各大学都设有教授葡萄栽培和制酒技术的课或系。河滨城美因茨有“德国葡萄酒之都”之称,专设“葡萄酒部”和“葡萄酒协会”,后者负责在世界各地推销德国葡萄酒,这次伦敦奥运会期间也把酒会开到了伦敦。
    导游安排我们在德国科申港上岸,参加一家葡萄酒公司的免费品酒会,让我们先品尝红葡萄酒,后品尝白葡萄酒。那院门口堆放的大酒桶,院子里葡萄架下的浓荫,招待员的慷慨倒酒,加上“葡萄酒有益于健康”的宣讲,还有葡萄酒本身的醉人香味,把我们这些美国来客似乎都变成了贪杯之人,临走时大多一脸酡颜,还或多或少都有酒瓶相携。
    如果说连片的葡萄园和森林只是单一的绿色,那么莱茵河两岸也因城市、村庄、古城堡、教堂、修道院、房舍、牧场、郁金香地、风车、火车的络绎出现而显得多姿多彩,犹如一幅长长的、似无尽头的织锦,让你觉得应接不暇而又感到赏心悦目。颓败的古老城堡令人怀古幽思,房屋、教堂建筑则更能吸人眼球,因为它们风格各异、色彩缤纷,有的近在河边、山麓,有的远在山腰、峰顶,有的因阳光而闪亮,有的因阴云而沉静。对在航船上的我来说,它们似乎欣然迎我而来,又匆匆离我而去,我频举相机,把一幅幅瞬间即逝的美景定格留存。
    有一天,我们的船开进了莱茵河的支流内卡河,海德堡就位于内卡河两侧森林遍布的丘陵地上,一栋栋红瓦白墙房子或高或低,错落有致,一座座教堂尖顶耸立,钟声远扬,构成一种似乎在童话世界里才有的优美意境,难怪当年到海德堡来学德语的马克·吐温盛赞此城昼夜景色达到了“美的极致”,尽管他后来没有学好德语,并得出“学德文,命太短”的结论。
    在沿河见到的住房建筑中,我最喜欢“半木房”(Half-Timbered House)。以前在上海、纽约零星见过这种房子,只知是“德式”建筑,这次在斯特拉斯堡、科申、吕德斯海姆等城,看到街上鳞次栉比的三四层的“半木”楼房,感到特别新奇好看,并从一个美国旅伴那里第一次知道了“半木房”这个建筑术语。原来所谓的“半木房”,造的时候是先用劈成两半的木头搭起房屋的墙壁框架,然后在框架内填入砖头、灰浆和木板条,所以这些房子都有木制骨架外露,墙上有木板条相交叉,木架和板条漆成深色,墙面刷成浅色,整座楼看起来就是一幅别致而醒目的几何形图案。

    莱茵传说

    当“维京太阳号”经过圣戈阿尔斯豪森城时,我们正在餐厅用餐,导游在广播里提醒大家要眺望一下“洛勒莱”。我因年迈迟钝,竟没能见到她,未免有点遗憾。洛勒莱是个金发女妖,常在日落月升时出现于山顶,用其神秘而又动人的歌声诱惑河上水手,使他们兴奋得浑身颤抖,船只因此而在悬崖峭壁下触礁沉没,水手的身躯也不复再现。圣戈阿尔斯豪森人自称其城为“洛勒莱城”,因为那里有莱茵河上最狭窄的一段峡谷,水极深,又有漩涡和礁石,所以他们认为洛勒莱最应在那里兴妖作怪,便在他们的港口防波堤上竖了一尊洛勒莱铜像,她裸体、长发,正坐在石头上凝神冥思,我在画报上见过,却错失了亲眼一见的机会。
    莱茵河流域有许多民间传说,而民间故事以及由此产生的诗歌、音乐作品又为莱茵河增添了迷人色彩。《洛勒莱》就是一首流传很广的“莱茵之歌”,我上中学时就爱唱,这也就是我因未见洛勒莱雕像而感到遗憾的原因。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德国大诗人海涅,他在波恩上学时,常到莱茵河边散步,后来把很多民间传说都写成了诗。那天饭后,我又登上甲板,朝着圣戈阿尔斯豪森的方向,轻轻哼起了《洛勒莱》:“也不知道为什么原因,我心中总觉悲伤,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它叫我不能遗忘……”
    关于莱茵河的另一个传说被写进德国民间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作曲家瓦格纳根据这部史诗和北欧神话《埃达》改编创作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不少音乐爱好者因喜爱瓦格纳的这部大型歌剧,油然产生对莱茵河的向往之情。全剧由四部歌剧组成,第一部《莱茵河的黄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莱茵河底有仙女守卫的黄金,若有人取得黄金并铸成指环,他就能成为世界之主,但他必须弃绝爱情。尼伯龙根家族中一个侏儒受到仙女的嘲笑,决心抛弃爱情,结果得到黄金,铸成指环和隐身盔甲,成了世界之主。后来,神王与侏儒之间,还有两个巨人之间,为占有黄金指环发生了激烈的争斗和残杀,世上又一出由金钱和财富引起的悲剧因此而酿成。
    我们莱茵河之旅的最后一个城市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该城坐落在莱茵河支流斯海尔德河的右岸。“安特卫普”这个名字就是一个民间故事,如意译,应叫做“扔手城”,“扔手省”的首府“扔手城”。据传说,有个名叫安提古恩的邪恶巨人住在斯海尔德河附近,在河边向过河的人强征过河钱,谁拒绝不交,他就砍断其手,将之扔进河里。后来,终于出现了一个年轻英雄,一个名叫布拉波的古罗马士兵,他砍下安提古恩自己的一只手,把它扔进斯海尔德河。在荷兰语中,“ante”意为“手”,“werpen”意为“扔”,这个城市也就成了“扔手城”。
    在安特卫普市中心广场,现有一座高耸的喷泉雕塑,其顶部是布拉波的全身裸体雕像,他姿态英武,正在扔安提古恩的断手,有水从那断手处喷出。他站在被群众雕像高举的基座上,群众则踩在安提古恩的身上,他那断臂也有水喷出。
    雕像的寓意十分清楚:人们永远尊崇、纪念为民除害的英雄,而那些害民的邪恶者将永远被踩在人民的脚下。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莱茵河畔惊艳的石头城——施泰因 2012-04-20
· 跨流域污染治理当学莱茵河模式 2012-02-02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