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市场缩水 投资艺术当心被套
2012-09-03   作者:  来源:投资者报
 
【字号

    经济低迷,艺术品市场缩水

  就在刚刚过去的两年中,当股市和楼市开始进入低谷的时候,艺术品市场,包括以画廊为代表的一级市场和以每年两季艺术品拍卖为主的二级市场,几乎迎来了它生机勃勃的大发展。然而,就在这股苗头刚刚红火起来,经济形势“双收缩”(国内与出口需求增长持续放缓)、货币政策收紧、投资氛围转冷,让艺术品市场迅速紧缩,一时风云莫测,致使不久前飙上高价位的各个艺术品类也多少呈现出有价无市的迹象。
  根据7月底中国拍卖协会公布的《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文件(中拍协[2012]41号)》数据显示,今年1~6月全国拍卖会实现成交额1729.6亿元,较2011年同期减少43.1%。除农产品拍卖业务同比增长46.57%、机动车拍卖业务有4.29%的小幅下挫外, 其他如房地产、土地使用权、股权(债权、产权)、文物艺术品、无形资产等主要业务领域同比降幅均超三成,出现了35%~45%左右的集体“跳水”。 文物艺术品拍卖紧随土地使用权,成为各板块中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滑幅度第二大的市场。(表一)
  其实,在经过2009年秋拍连续4季大拍的高速增长后,自2011年秋拍,文物艺术品拍卖就开始出现了显著调整,来自艺术品市场具权威性的发布单位雅昌网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为281.6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4.27%,上拍品数量比去年秋拍下降近半。其中仅占行业4.5%数量的企业,营业收入几乎覆盖全行业总收入的70%,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生存状态很不乐观。根据北京保利、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匡时、西泠印社、中贸圣佳、上海朵云轩、北京诚轩、北京荣宝、北京华辰等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公布的数据,2012年春拍,10家公司共举办181个专场拍卖,平均成交率70.05%,成交额为97.67亿元。与2011年春拍相比,场次及成交额全面下降,专场数量较2011年春拍减少37个,成交额下降107.42亿元,同比降幅为52.38%,基本回落到2010年春拍的水平。
  二级市场不尽人意,相对更为小众的一级市场更不容乐观。单单观察北京798艺术区里面的画廊经营情况就可见一斑,九成以上的画廊删减了艺术展览的数量,刚刚进入秋高气爽的季节,就已经嗅出了即将来临的寒冬气息。

  艺术市场成为财富避险港

  不久前发布的《2012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除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千万富豪人数第一次突破102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64,260人,涨幅6.3%;其中亿万富豪人数已达63,500人,比上一年增加了3,683人,涨幅5.8%。
  目前,艺术品似乎已成为中国富豪最安全的投资渠道,其中古代书画收藏居首。报告显示,富豪对收藏的热情很高。64%的富豪喜爱收藏,男富豪比女富豪更喜欢收藏。亿万富豪比千万富豪更喜欢收藏。在接受调查的富豪中,31%表示喜欢收藏古代字画,13%喜欢收藏瓷杂,13%喜欢收藏当代艺术,分别比去年上升了12%、7%、4%。在收藏途径上,60%的富豪选择自行购买,比去年减少了13%;23%的富豪选择通过拍卖行购买,比去年增加了3%;另外有11%的富豪选择通过经纪或委托代理购买,比去年增加了5%。
  然而,中国富豪对艺术品的热情刚刚焕发出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显然,从投资角度来说,购买艺术品是资产配置的手段,《胡润财富报告》称,国外富豪的艺术品投资占总资产的17%左右,而中国富豪的这一比例远远低于这个数字,更何况中国富豪排行榜前100位中目前涉足艺术品投资的,还屈指可数。从社会影响力的角度看,投资艺术品,让中国的新兴富豪们更快地取得文化认同的身份,因为历史很难记住某位富豪曾经拥有多少亿的资产,而投资艺术品,不但可以传世,还显现出高尚的社会责任与人文情怀。在很多私人艺术博物馆的资助下,每年都有不少艺术家、研究者展开宝贵的创作与研究工作。同时,私人艺术博物馆面对社会的公益教育功能,也让私人藏家的影响力突破他自身的行业,扩展到整个社会领域。

  机构藏家成主要推手

  如果从艺术品拍卖来看中国近10年的艺术品市场发展脉络,2005 年之前可以划为第一阶段,艺术品拍卖中古典书画开始发展并成为主要板块,其他板块伺机培养自己专门的客户群体,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中国嘉德占据了古典书画市场的大部分资源和领先地位。第二阶段为2005~2008年,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艺术领域的频繁曝光,尤其是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中张晓刚的油画作品以千万价格拍出,收藏当代艺术才真正形成了热潮。北京保利抓住了市场机会,2005年成立至今已经成为国内当代艺术拍卖的领先者。那几年,当代艺术的空穴来风、点单式消费特点显著,著名的中国当代艺术F4(张晓刚、方立钧、岳敏钧、王广义)也让不少人眼红得心中不是滋味。
  第三阶段,2008~2010年欧美金融危机,中国的艺术拍卖市场也开始挤泡沫,打击古典书画瓷玩造假、声讨艺术家流水线式大量复制带有明显“个人品牌”符号的作品等,在淘汰了一批二三流不成熟的艺术家的同时,投机取巧的拍卖机构也难以继续经营。也正是在这个阶段,企业与艺术机构开始大举进军艺术市场,无论是为了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投身公益慈善、提升企业文化,还是另辟投资渠道、拓展文化产业,抑或是为了合理避税、抵御通胀,都成为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和大量购买收藏品的动机,造成了2010~2011年的新一轮艺术品热潮。2008年前的那一轮艺术品热潮中,有非官方的估计称,整个艺术品市场有四成的成交额是来自企业的购买行为,而在2010~2011年的这一轮热潮中,业界普遍估计这个比例可能达到七成甚至八成。也正是在这个阶段,艺术机构介入而兴起的艺术博物馆,将收藏的艺术史片段中的点滴细节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当代民间艺术与文物收藏的新气象。
  第四阶段为2010~2011年,年青一代的买家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对精神审美需求的提高,催生了一批更加纯粹的艺术家与精品,同时,也促动了全国大大小小1万多家艺术拍卖与中介机构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但是进入2012年以后,新的经济形势又让刚刚兴旺的艺术投资市场打起了寒战。

  令人忧心的地带

  上半年,最让业内心惊胆战的莫过于4月以来,北京海关针对艺术品进口环节进行了持续的查税活动,几位业内重量级人物被传唤协助调查,这对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信心造成了极大影响。海外文物回流是近年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全年两季大拍20%的市场份额,20年来为国内各大文博机构提供了大量珍贵文物。但目前国内艺术品进口关税、增值税的综合税负达到30%左右,大大超过香港等主要中国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税收水平,使得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今年税收政策不确定因素,目前已有部分主要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前往香港等地开设分支机构,对促进海外文物回流及建设世界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相当不利。
  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整体不好过,那些平日里的大小毛病也更加凸显:借照经营、违规收费、知假拍假、雇托哄抬、恶意串通、虚假成交等等,屡见不鲜,令投资者闻者心惊肉跳,产生了更大的心理障碍。

  如何避免被套

  投资股市和楼市,成功退出给投资人带来丰厚的收益。新进入艺术投资市场的人往往将投资艺术品当作炒股和买房,这就大错特错了!投资艺术品最优雅的退出无疑是中国近代文博大家张伯驹那样的,在自身无力保管的情况下分文不取地全盘献给国家收藏,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对于今天这个环境中的大多数普通艺术品投资人来说,怎样才算成功的投资呢?
  这就要谈到收藏的本质了,古代书画收藏大家朱绍良先生认为:“一件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取决于其学术价值,一个藏家的成败取决于其学术研究能力。收藏靠的是眼力,眼力就是学术能力,能辨别真伪,能判断优劣。从这个角度来看,收藏是有实力者的游戏,并非人人适合,所以才有一种说法:95%的人花了95%的钱买了95%的赝品。”
  关于定价与炒作,还有一个经典的故事,据说有这样一位画家,在一级市场上已经获得了不错的收益,就希望在二级市场上运作。他每次都向拍卖会提供自己的精品,但因为名气不高,拍卖公司给的估价不可能太高;但也不能低于画廊价格,否则拍卖失去意义。上拍的时候,画家坐在拍场,好似上刑场,手里是事先申请的号牌,现场如果有人举牌,那就松一口气;如果还有人争抢,那就万事大吉,只剩下多收多少钱的问题;如果万一没人举牌,自己就必须举牌,承担15%的费用,把画扛回家。
  北京保利现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认为:“一件艺术品一二级市场价格差异太大,二级市场上的成交价格基本不可信。拍卖行目前看起来比画廊强势,因为高定价与大力度的推广策略容易引起媒体的追捧,一时形成社会热点引起公众的关注。但是在拍卖中价格不是很高的作品,在拍卖会之外不见得卖得不好,不见得没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因为拍卖中的偶然性太多了,所以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是痛恨拍卖的,他们希望公众真正认可他们的艺术,而非作品的商业价值。很多艺术家在他们的时代没有被认可,但他们的创作在艺术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启发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而真正好的作品正是这样的传世作品。”
  《顶层》的詹皓认为,“有人买艺术品绝对不买自己喜欢的,而只买最多人认可的作品,一切都是为了升值后出手。比如大名头、吉祥题材、稀缺资源品等等,都是通用的高价准则。”对于不同的退出形式,他也做了个精彩的概述:
  “最快的退出,是艺术品基金、信托理财产品,一年两年,快进快出。最慢的退出,是代代继承,翁同龢家的收藏,长达六代,过云楼的收藏,不过三四代,快慢之间的差别,只在对文化的尊重度上。最有争议的退出,是周作人手稿,问题出在"进入"上。最具有想像力的退出,是艺术基金在退出时,能否抛给新基金,新债偿旧债?但基金业者断然否定,说抛售时会有痕迹,不可能操作的。最光明正大的退出,是尤伦斯,在中国的艺术机构需要运营资金了,抛掉点早期在中国买的货。这叫做利益反哺。最费尽思量的退出,是剪淞阁。每一件拍品的考证,就可以写一本书,拍照、布展都找最好的人来做,因此,高明的价值挖掘和费心的包装,造就了一段拍场正在进行中的神话。”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瑞士自由港:神秘的艺术品藏宝库 2012-08-31
· "圆明园建筑风格与清代宫廷绘画艺术"讲座 2012-08-30
· 艺术品收藏纠纷重重 该如何维权? 2012-08-30
· 艺术品装饰成为美国酒店竞争利器 2012-08-29
· 世界艺术品拍卖业巨头佳士得败诉引热议 2012-08-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