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大国,另一方面是交强险经营创下实施以来的年度亏损新高,中国交强险经营模式亟需调整,“保费持续增加—保险持续亏损”的交强险发展困境正待破解。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表明:2012年1-7月国产汽车产销双双逼近110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84%和3.56%。而2011年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578万辆,中国汽车保有量上升至全球第二位。 过去10年时间里,中国民用汽车保有量增长了4倍多,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7%。著名汽车专家乔梁说:“汽车消费已经成为中国总消费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撑了中国消费规模的快速扩大。” 然而,令人尴尬的问题是:中国的交强险在持续亏损。保监会近日发布的2011年全国交强险账单显示,36家保险公司去年共承保了1.4亿辆机动车,赔付达到749亿元,其中承保亏损112亿元,投资收益20亿元,实际经营亏损92亿元。自交强险经营以来,已连续亏损5年半。 “交强险”全称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属于责任保险的一种。根据中国法律规定,没有投保交强险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具有经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资格的保险公司不得拒绝承保,也不能随意解除合同。 当前,中国交强险经营模式由政府定价,保险公司经营并承担损失风险,且财务损失独立列账。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理赔部总经理王宪民认为,“前端政府定价,后端市场经营”的模式,是交强险持续亏损的根源。 来自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营业客车、营业货车、拖拉机等车种严重亏损,2011年亏损合计73亿元。综合成本最高的是浙江,达到143%;上海、安徽等地则徘徊在138%左右。众所周知,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即意味着承保亏损。 从赔付领域和方向上看,营业客车、营业货车、拖挂车和拖拉机保费较低,但事故率居高不下;东部地区对造成人员伤害的案件赔付标准较高,而全国的交强险费率是一样的。这两大因素造成了交强险持续亏损。 承担大量社会责任是交强险的初衷,也造成了交强险费用的增大。保监会的消息表明: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2011年,交强险共承担赔偿责任限额近138465亿元,比2010年增长12%;垫付抢救费用18.6万件,垫付金额13351万元,比2010年增长39%。 广西保监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处长胡英全介绍:广西财产保险领域历年未赔案中,车险占的比重最大,占财产险未决赔案件数的90.13%,涉及估损金额超过10亿元。 随着中国进入“汽车社会”步伐加快,多个地区购买车辆及车辆行驶的城乡差异快速消失,交通事故的赔偿标准持续提升,医疗费用、维修工时及零配件价格上涨。 业内人士认为,这些都将导致交强险亏损压力进一步增大,“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亦难以激发保险公司的积极性,现有经营模式求变势在必行。 王宪民建议政府制定交强险费率的上限以及保险责任,保险公司采取商业化经营,在政府制定的费率上限之下依据车辆风险自行拟订费率。 目前,国内保险业界较为强烈的呼声是:应根据车辆使用领域来调整交强险费率,作为私家车购买交强险,由于使用范围有限,出险率低,应给予更多的下调空间;而作为营运性质的车辆,由于适用范围较广,出险率高,交强险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多,应给予一定程度的上调。 作为保险监督机构的保监会释放的消息则是:交强险不能简单“涨价”来“补漏洞”,而是应细化完善费率调整机制,明确调整费率流程。对于达到什么条件触发调整机制,亏损到多少可将赔付提高多少等,都需要有合理机制进行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