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压顶 保险业复苏艰难
保费下滑 投资不佳 偿付力吃劲
2012-08-17   作者:记者 李唐宁/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字号

    经过近两年的持续低迷后,市场普遍预计保险行业下半年将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局面。然而,近期出炉的上市险企7月保费数据显示,保费增速并未出现明显好转。
  据此,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高利率环境仍然抑制投资型保险需求和保费增长;另一方面,保险资金面临投资收益下降困境、险企仍需频频发债以解偿付能力之急。因此,保险行业走出低谷尽管值得期待,但复苏之路仍然艰难。

  寿险保费再现负增长

  尽管下半年寿险业止跌企稳的预期成为业内共识,但从下半年首月的情况来看,“止跌”之路并不顺畅:寿险三巨头7月保费增速有两家放缓,其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中国人寿的保费再次大幅下滑。
  国寿本周披露数据显示,该公司今年1-7月保费收入为2033亿元,同比下降5.6%,其中7月单月保费收入同比下降近10%。但从今年前6个月情况看,国寿保费收入为1854亿元,同比下滑曾缩至5.17%,6月份单月保费也是今年2月份以来唯一一次出现正增长。
  由此可见,国寿二季度力保规模赢得的止跌回升趋势再度被逆转。交银国际分析,国寿7月份代理新单同比大致持平,但银保新单仍大幅下跌,幅度可能超过30%,因为降息带来的宽松效果还未于银保渠道上反映。广发证券指出,国寿累计保费增长率跌幅略有扩大,单月再度负增长,显示保费增长仍然乏力。
  太保的情况也不乐观。今年前7个月,太平洋保险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为1015亿元,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实现累计原保险业务收入609亿元,其中7月单月57亿元,同比下降1.7%,而这一指标在6月曾达到同比增长17.1%。事实上,太保7月单月寿险保费环比大幅下滑了40.6%。巴克莱发表报告称,太保7月份保费同比倒退令人失望,因市场原本预期其增长可继续复苏。巴克莱认为银行保险渠道疲弱为主要拖累因素。 
  而中国平安由于受去年同期保费收入基数较低的影响,7月寿险增速出现改善。1至7月,平安人寿原保险保费收入为833.09亿元,同比增长5.7%,7月单月实现保费79.4亿元,单月同比增长19.4%,增速持续提升。
  对此,申银万国指出,平安寿险2012年上半年个险新单负增长27%左右,3月、4月、5月由于去年同期趸缴和“停售”基数影响更是同比下滑35%-50%。下半年开始,平安寿险的高基数影响消除,保费有望实现高于同业的增速。

  投资收益未有好转

  寿险保费增长乏力,与保险产品收益缺乏吸引力不无关系,究其原因,则不得不提到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的下降问题。
  目前,保险资金主要投资渠道为银行存款、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相比寿险企业10年到20年之间的平均负债久期,可投资品种的期限往往太短。在这种“长钱短用”结构下,不管是加息抑或降息导致的利率环境变化,还是资本市场波动都会对保险资金运用效果造成影响。
  事实上,2011年“股债双杀”的局面已经导致保险资金运用的严重受挫,2011年保险业平均收益率为3.6%。今年一季度,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综合投资收益率(年化)依次为4.72%、4.11%、5.06%和3.9%。
  今年二季度,资本市场再度持续低迷,险资投资收益率预计仍有所下降,而这也将在下周陆续公布的上市险企半年报中得到体现。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分析人士预测,资本市场未有反弹,加上去年底险企业绩浮亏的影响,上市险企的中期业绩表现料将普遍令市场失望。
  中国太保此前发布的2012年中期业绩预减公告称,预计2012年中期归属于本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5%左右。中国人寿也预测,受资本市场持续低位运行导致投资收益率下降,以及资产减值损失增加的影响,2012年中期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1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中银国际分析认为,上半年的股市表现十分低迷,国寿投资收益率可能有所下降,因此上半年的净利润下降将达到17%-19%。
  但令人期待的是,尽管复苏之路漫漫,对于下半年形势,机构则普遍维持了较为乐观的态度,尤其在保监会近期密集出台10条投资新政,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等渠道的前提下。
  “相比其他投资类别,股权投资和不动产投资放开,更有助于改善保险资产负债久期不匹配和平滑收益率波动的局面,为保险资金带来较稳定的长期收益预期,降低险企的经营风险。”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院长王稳说。

  “资金饥渴症”难愈

  业务发展中产品结构畸形,加上资本市场的持续萎靡,导致的是保险公司的资本被加速消耗,和久治不愈的“资金饥渴症”。
  中国太保本周发布公告称,公司募集10年期次级债计划已获保监会批准,募集规模不超过75亿元,债券发行将在6个月内完成。 
  这已经不是上市险企今年抛出的第一份次级债计划。《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统计,今年国寿、平安、新华、太保四大上市险企均合计发行次级债达到645亿元,已经超过2011年全年578.5亿元的次级债融资规模。
  事实上,保险行业的融资规模近几年正悄然放大。根据中信建投研究员缴文超的统计测算,2011年,整个保险业的融资规模大概在1952亿左右。而在2009年、2010年,这一数字还基本保持在800亿至900亿左右。
  而不断融资的直接动因,是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已捉襟见肘,甚至逼近150%的II类监管红线:截至2011年底,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70.1%、166.7%、284%和155.95%。
  对此,国金证券研报指出,寿险负债具有长期性及不确定性的特质,公司销售新单时会按监管要求提取部分资本金作为偿付能力储备,而且这部分资本金释放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因而业务规模的较快增长易导致寿险公司资本金不足进而需要再融资。
  但为何偿付能力充足率在融资后立即升高,又不断被迅速拉低?分析人士指出,越走越偏的畸形产品结构是重要因素:银保渠道上,短期趸交的储蓄替代型产品成为主打。这类产品比例过高,一方面导致资本的消耗巨大,另一方面,对于利差的过度依赖使得一旦资本市场不理想、保险公司当期的盈利能力下降,“资金饥渴症”也再度病发,不得不再服下“融资”这一剂治标不治本的“止痛药”。
  然而,尽管险企短期还走不出频频发债的怪圈,但一位保险专家告诉记者,相比较投资而言,偿付能力不算是保险业今年的主要矛盾:“去年以来,由于各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债补充了附属资本,而且债市上半年走势很好,修复了部分净资产中的投资浮亏,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得到很大改善。”
  海通证券也认为,上半年债券市场反弹使得保险板块净资产迅速恢复,偿付能力压力也随之缓解。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 贵州大力促进保险业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2012-07-16
· 保险业顶层设计需厘清四问题 2012-07-04
· 全球保险业携手联合国共促可持续发展 2012-06-21
· 降息为保险业营造宽松环境 2012-06-14
· 学者摇身成独董身兼数职 高薪扎堆银行保险业 2012-05-29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