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或是中国公务航空的分水岭
2012-08-14   作者:  来源:财富中文网
 
【字号

  这几年来,商业航空业一直在热议中国公务机需求的迅猛增长。但兴奋归兴奋,直到现在,制造商们对于拓展中国大陆市场仍是慢条斯理,不慌不忙。而2012年将因为公务机制造商开始积极开拓中国大陆市场而被人铭记,拐点是今年的亚洲公务航空会议暨展览会(ABACE)。这一活动从前在香港举办,今年3月首次在中国大陆的固定运营基地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务航空中心(Shanghai Hawker Pacific Business Centre)举办。在展会上,全球的公务机厂家不仅公布了很多来自中国的新订单,还披露了一些项目,为中国商务航空市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大制造商将很快与其中国合作伙伴在众多领域展开合作。

  厂家进入

  在2012年ABACE上,美国的飞机制造商赛斯纳(Cessna)与中航航空装备有限公司(AVIC Aviation Techniques)、成都市政府签订协议,在四川省的省会生产赛斯纳的奖状君主(Sovereign)、奖状纬度(Latitude)中型公务机。第一架大陆生产的奖状君主原型机预计将在2013年底完成,奖状纬度公务机或将在下一年紧随其后推出。未来,赛斯纳还会于2015年前后在成都与中航合作设计、生产一款大型公务机。
  赛斯纳的公告立即将其提升为中国市场的重要玩家,这不仅是因为它很有可能成为在中国大陆制造飞机的第一家制造商,还因为它在成都建立了战略性的据点。成都是中国充满活力但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的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赛斯纳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恩内斯特(Scott Ernest)对《财富》(中文版)说:“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对赛斯纳来说,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机会。中国认识到,通用航空为支持其未来国家空中交通的需求奠定了基础。这些协议将把行业带上下一个台阶。因为,我们真心期望,中国在未来10年的时间里成为最大的通用航空市场之一。我们很激动地看到,赛斯纳的飞机将在未来数年内满足市场需求。”
  赛斯纳并非唯一希望近期在中国大陆开展业务的公务机制造商。2012年6月,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与中航工业集团共同在哈尔滨制造更大的莱格赛(Legacy)600和650型飞机,它以前在哈尔滨生产ERJ-145支线喷气客机。Embraer的工厂自2011年第2季度起处于停工状态,但公司管理层的耐心得到了回报。Embraer称第一架莱格赛飞机将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后18个月内下线。Embraer高级副总裁、Embraer中国公司总裁关东元对《财富》(中文版)说,自2000年以来进入中国以来,Embraer“有幸亲眼目睹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成功发展,成为这一市场的重要竞争者。”
  厂家们基本不怀疑,中国已经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市场。赛斯纳和Embraer在中国投产的计划,其他厂家开设的零部件和服务企业越来越多,都反映出这一点。湾流公司(Gulfstream)总裁拉里·弗林(Larry Flynn)在ABACE上发表讲话时称,亚洲,特别是中国,是湾流公司最大的出口市场。“我们目前的订货有27%来自亚洲。2000年,在中国大陆和香港还没有湾流的飞机,到今天已经超过80架,未来还会增加。” 弗林说。
  在今年底之前,湾流将开设湾流北京服务中心(Gulfstream Beijing),这是一家合资企业,由湾流、金鹿航空(Deer Jet)、大新华航空技术公司(Grand China Aviation Technik)共同运营。湾流已经在该企业附近设立了零件仓库,并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提供工厂配套服务的公务机厂家。
  法国公务机生产商达索猎鹰公司(Dassault Falcon)说,今后5年,预计每年可以交付20架猎鹰公务机(Falcon),公司在6月底与虹桥机场的固定运营基地上海霍克太平洋公司合作开设了达索猎鹰飞机中国服务中心。目前与湾流共同主导中国公务机市场的加拿大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与国有企业中国商飞公司签订协议,在飞机通用零件方面扩展合作。
  总部位于香港的咨询机构亚翔航空公司(Asian Sky Group)总经理卢沃(Jeffery C Lowe)说,在2012年,大中华区共有221架公务机在役,其中54%在中国大陆,35%在香港,7%在澳门,4%在台湾。大陆和香港的数字并不完全说明问题,因为在香港有些公务机是一些香港公司以其大陆母公司的名义或专为大陆母公司购买的。卢沃还说,“很多公务机肯定有双重用途,它们既为香港公司,也被其在大陆的母公司所使用。由于拥有共同的商业利益,还可能存在不同地区的商业伙伴们共同拥有一架公务机的情况。”
  中国的公务机数量有望继续快速扩张,中国需要做出很大努力,确保相关监管制度以及地面、空中的软硬件设施跟上扩展的步伐。

  改进空间

  Embraer的关东元说:“中国为创造良好的公务飞行环境做了很多工作,最重要的是,政府付出了很大努力,为公务飞行提供支持。但发展的障碍依然存在。”关东元认为,在最大限度发挥公务飞行的灵活性方面,基础设施和空域准入是最大的难题。他说,商业飞行对通用航空享有优先权,这妨碍了通用航空的灵活性。他还说,进口飞机的进口税加上增值税相当于售价的22.5%,这限制了中国大陆引进更多的公务机。
  的确,尽管看上去中国的公务飞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如果大陆方面开始想与国际标准接轨,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亚翔航空公司的总经理卢沃说:“如果没有必要的支持服务的快速发展,公务飞行的发展必然受到影响。”他认为,基础设施问题全方位存在,包括维护资源短缺,机库空间不足, 海关关税及增值税,本地零部件难找,地面设施不足,空域准入,驾驶员医学指标,缺乏有经验的本地驾驶员、飞机管理资源及行政资源不足,等等。
  卢沃形容,公务飞行在中国的发展目前就像是处于一个“很大的迎角”。中国民航总局想把机头放低,同时不至于阻碍发展。行业里的大多数企业和客户乐于见到这种情况发生:“归根到底,民航决局会控制增长速率,它不想出现疯长,这样会影响到安全标准。它想要一个稳步的温和增长,确保适当的制衡。民航总局肯定不想重蹈20世纪90年代商业航空的覆辙。那时飞机客流量暴涨,安全标准急剧下滑。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发生了9起致命事故,仅在1993年就发生了4起。”

  更棒的选择,更大的灵活性

  随着中国公务机用户越来越多,使用公务飞行器在最近几年也越来越方便。5年前,办理飞行审批的手续很辛苦,过程要一周。现在,当日飞行审批已是家常便饭。对于无力直接购买商务飞行器的企业或个人,或是每年飞行时间不超过400小时的商务人士而言,他们比过去有了更多的选择,如包机公司或是飞机产权共享。
  今年有很多包机公司扩充了它们的机队。湾流的弗林在2012年ABACE上公布了来自大陆包机公司的几个大订单,包括向南山公务机公司交付一架G450远程公务机,这是向其交付的第二架公务机。新成立的纵横航空公司(AllPoints Jets)在展会上签下了购买一架G450和一架G550的订单,尊爵公务机(Asia Jet)为其上海的机队增添了一架中程的G200公务机。
  向中国的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服务的商务飞行咨询机构也越来越多,服务包括新机及二手机的销售与采购、飞行器管理、飞行规划服务、飞机整修、维护和翻修、固定运营基地的使用、财务解决方案、飞行机组、维护培训,等等。这些公司还能利用海外网络和分支机构为在国外旅行的客户提供无缝解决方案。
  除了包机公司和咨询机构在不断增长,中国大陆的固定运营基地的数目也有所增加。当前,固定运营基地集中于沿海地区,但在中国内地,公务机飞行也比从前更加活跃。卢沃说,西安是中国内陆的最有活力的城市,成都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的枢纽。
  在2012年ABACE举办期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宣布,将于今年10月开始在机场第二个航站楼旁边建设一座新的固定运营基地。机场管理人员对记者说,该基地将提供加油、照明维护、海关、入境、检疫等服务。毫不奇怪,随着中国内地更多的机场开通和扩建,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固定运营基地。

  展望

  中国的公务飞行市场仅有10年多一点的历史,但Embraer的关东元说,它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新市场,拥有完美的销售环境”。但是对于公务飞行器的终端用户来说,他们会遇到什么情况呢?
  亚翔航空公司的卢沃说,短期内影响到中国公务飞行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基建和中国民航总局。只要中国经济熬过当前的经济低迷时期,当局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一些急迫的基建问题能够得到解决,中国的公务飞行业应该可以取得更大发展,在服务和灵活性上达到国际标准。
  管理和包机公司的快速扩张将使终端用户受益,因为行业的拥挤,用户的选择增加,将迫使公司提升自己的服务。卢沃说:“管理和包机公司本质上是服务提供商,受制于市场因素。因此,就像其他的新兴市场一样,能活下来的公司必须拥有一个注重财务纪律的健康商业计划,并提供优质服务。”
  更多拥有更大机队的包机公司的出现,意味着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公务飞机。但是,一旦有不受高额进口税和增值税影响的中国大陆公务机下线,公务飞行的准入门槛也将随之降低。
  倘若不出现意外动荡,比如又一次经济危机,未来数年内,中国公务飞行市场将不断走向成熟,制造商、服务商和终端用户都会从中获益。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
 
相关新闻:
 
频道精选:
·[财智]诚信缺失 家乐福超市多种违法手段遭曝光·[财智]归真堂创业板上市 “活熊取胆”引各界争议
·[思想]夏斌:人民币汇率不能一浮了之·[思想]刘宇:转型,还须变革户籍制度
·[读书]《历史大变局下的中国战略定位》·[读书]秦厉:从迷思到真相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经济参考报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JJCKB.CN 京ICP证12028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