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城地摊上的堆货好久没有上新货了,淘玉的玉友因此显得有些百无聊赖,有时候干脆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反正整个古玩城一楼全是卖茶叶的,蹭点茶喝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这个周末却有些例外。刚到地摊上,只见一大群人围在此前文章里曾介绍过的“女公安”的摊子上不停地扒拉,好一幅久违的热闹景象。于是我也顾不上先转悠上档次的摊点了,先蹲下来淘一阵再说。 确实是新货,除极少数“熟面孔”外,大多数料子以前从未见过,也确实有些还算不错的东西,加上价格便宜,难怪会有如此多的玉友趋之若鹜。 一番扒拉之后,已挑出20多件原石,有籽料,有山料,甚至还有看上去图案比较漂亮的卡瓦。反正发现一颗不错的东西,就回身放进女老板提供的塑料袋里,然后继续争先恐后地往前、往下扒拉。如今和田玉的价格越来越高,好不容易有这么一次捡便宜货的机会,估计谁也不愿放过。 突然发现一块籽料原石,玉质还算不错,料型也还规整,掂了掂,分量也足够,不会是卡瓦水石之类的东东。虽然不大,也就20多克吧,但有一点却十分吸引人——料子的颜色不是白色也不是黄色更不是青色,而是罕见的浅蓝色! 和田玉有白、青、黑、黄等色系,蓝色系以前却从未发现过,近几年才偶见发现蓝玉的报道,但拥有者大都视若珍宝,轻易不肯出让不说,“闲杂人等”连见识一下都难。没想到在地摊上却偶然发现了这样的料子,怎能不令人兴奋?“哈哈,蓝玉!”也就冲口而出,仔细欣赏了一会,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身后的塑料袋里。 一般情况下,买家比较多的地方,自然也是“小白”(行内对喜欢却又不懂货者的称呼)聚集之处。这不,不到半小时,就有好几个人手里拿着几块石头向我“请教”。看他们挑的东西,恐怕除了老板娘之外没第二个人感到高兴——要么卡瓦要么水石要么韩料染色,这样的东西在稍微有点玉识者看来几乎没有价值,唯老板娘眼见没人要的东西被“小白”们争相抢购,岂有不大呼痛快之理? 咨询过之后,一个年轻人很谦虚地提出,看看我这个“专家”是怎么淘,究竟淘了些啥,也好让他见识见识,学习学习。人家如此虚心求教,咱也不能摆什么臭架子不是?再说了,看看又没啥损失,咱还不得大方点,让人家随便“参观”? 小伙子看过了,也没说啥,到边上自顾自地淘货去了。 过了一会,又凑过来一个中年人,也是同样的虚心,一副热切盼望弄懂和田玉的模样,同样希望我把塑料袋里的料子给他瞧瞧,看什么样的东西才能够称为堆货里的“好货”。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也就顺其自然了,几乎没回头看一眼,只对他说:你自己看吧。 挑完,也没细数,大致估算着付了款,将石头随手放进提包里,在古玩城一圈一圈转悠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东西越来越少,价格却越来越高,已经不止一次地听到买家或者卖家说,和田玉快没法玩了,心头不由一凛:要真没得玩了,咱周末的“休闲游”岂不也得泡汤?到时候恐怕也只好随机应变了。 回到家里,取出包里的石头进行清洗,这是每周六傍晚的必修课。洗着洗着突然发现少了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块浅蓝色的和田玉呢? 赶紧在包里翻来覆去地找了好一阵,没有;又把包倒提起来使劲抖了一阵,生怕本就不大的石头“害羞”,躲在哪个角落里不肯出来。 没有。还是没有。确实没有。 郁闷了好一阵,也不想接着清洗那些原石了,只在回想那块蓝玉究竟是啥时候“跑路”的。整个淘换、购买、运输的过程似乎都没有什么问题,一块石头咋就会自己长了脚呢? 突然想起有两个人“参观”过我的“战果”,会不会是在这个过程中失踪的?很有可能! 但那两个人以前几乎没照过面,更谈不上熟悉,再说也拿不出什么证据证明那块蓝玉就是他们中的一个“顺”走的,奈何? 后来跟几位要好的玉友一说,他们的一致看法是:肯定是在“观摩”的过程中丢失的。但老大(他们对我的“尊称”)也有一个毛病:管不住嘴。“你看到好东西便吼一嗓子,人家还不得上心了?你袋子就一件蓝色的东西,要找出来还不轻而易举?反正当时你也还没付钱,那人待你走了之后付款离开,没抓住‘现行’,你还能说啥?”我的一个“徒弟”如此这般地“教训”了我一番。 想想还真是。看来,以后玩玉,除了得管住口袋(别一激动就掏钱),还得管住嘴(别一激动就瞎嚷嚷)。虽然这让原本话多的我有些为难,但倘非若此,恐怕难受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