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欧美资本市场在随之而来的风险厌恶情绪中,资金上演着从高风险、高收益的风险资产迁徙至以债券基金为主的安全资产,然而所谓“安全资产”在过度受追捧的情况下,收益一跌再跌——显然这是不可持续的,那么彷徨的现金将如何在受热捧的债券基金市场中找到方向清晰的明灯呢?
擅长高收益债券投资的美国橡树资本(Oaktree
Capital)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思(Howard
Marks)曾说过:“如果你买入AAA级债券,结果只有一种,但如果你买B级债券且债券最终没有违约,结果可能会为你带来更高回报的惊喜。”
债券基金成“吸金大王”
和股票市场的萎靡不振相比,近几个月来,多位境外投资者对记者抱怨,债券基金份额紧张,稍微晚一些就买不到。
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机构(EPFR)最新报告指出,投资者在近期持续拥入高风险、高收益挂钩的固定收益资产投资板块,在截至7月11日的一周内,债券基金共吸收资金48.7亿美元,连续第八周刷新资金规模,由此在2012年至今的数月中,债券基金的资金流入规模被推高至逾2000亿美元。
其中,FPFR追踪到流入高收益和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资金规模分别触及连续第22周和第17周的新高,同时以按揭打包的债券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基金也受到持续追捧。
今年上半年以来,欧债危机的深化蔓延、美国和中国等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复苏不力和增长放缓,集体推动了金融市场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无债不欢”,股票市场的波动震荡加剧,债券基金行情也在大量资本拥入的情况下较过去波动加大。例如,被视作安全性较高的国债投资受需求推动导致收益率大跌,美国基准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即跌至历史低谷,这表示投资者一边在投资安全资产,一边也渴求较好的收益回报。
上周,美国投资级别的债券基金出现约10亿美元规模的回赎。然而,风险略高的高收益债券基金吸收超过25亿美元,是今年2月份以来的最大规模。顶峰位置上,EPFR分析认为,虽然这类级别的资产违约率较低,但目前发行速度已经有所放慢,一些已成功兑付的发行方越来越难以承受短期的波动,试图在延长债券期限。
对收益的渴望亦显示在新兴市场债券基金的“吸金能力”,在过去一周内吸收10亿美元资金,今年以来总体资金流入规模达到250亿美元。
“次安全资产”受关注
市场真正的亮点在于,去年底至今已经连续29周出现资金回撤的欧洲债券基金,在2012年有所缓和,EPFR全球研究总监卡梅隆·布莱登特(Cameron
Brandt)表示,今年以来的28周内,有12周欧洲债券基金出现资金流入,在最近过去一周内,欧洲债券基金再次继6月以来出现资金进入,“欧元区决策领导人达成共识解决问题应该是市场复苏的支撑,投资者在静待债务危机、西班牙银行业救援的最新进展”。
分析师认为,相比诸如美国国债等常规固定收益类安全资产,现在欧洲债券基金的买入价位和回报相对更加诱人,在渴求收益又恐惧高风险的市场情绪下,受宠的还有风险略高的其他类别高收益美国债券基金,在投资者眼中,这类“次安全债券资产”的违约率在可容忍范围内,但收益比绝对安全的美国国债高。
“比如,美国政府债券收益率奇低,现在买进去的收益实在不堪入目,于是资金开始留意风险相对稍高的其他几种债券基金来平衡,改善和平衡总体的收益情况。”上述分析师对记者表示。
其所指的“其他几种债券”是指美国市场中不同风险容忍度之下的债券种类,包括通常是共同基金的美国政府债券基金(U.S.
Gov. Bond Funds)、美国各州郡县等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基金(Municipal Bond
Funds)、房利美等“两房”机构发行的各种以按揭资产打包的债券(Mortgage Backed)、绝对回报债券基金(Total
Return)等。
一般来说,美国地方政府债券基金虽然没有美国政府债安全,但因为利息是免联邦税,相对回报还是很不错的;按揭打包类债券由于变相受美国政府担保,在安全性和回报性上也得到认可;绝对回报型是指追求高收益的各类债券组合。
彷徨的现金流
任何时候,金融市场总是充斥着恐惧和贪婪的博弈。始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动荡,给美国诸多跨国企业敲响流动性的警钟,在代表美国财务管理者的财务专业人士协会(Association
of Finance
Professionals)近期公布的春季财务管理者情绪调查结果中,41%的财务管理方表示现在持有现金比去年增加,并且预计明年会持续增加,但在2007年前,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乐于把现金投入资本市场或存入银行,赚取回报。
分析认为,原因之一是中报显示很多美国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另外让人担心的是,企业因为对经济前景担忧,所以囤积现金不敢增加生产性投资,也不敢把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如今的金融市场上恐惧占了上风。
AFP调查显示,2006年公司财务人员只会把23%的资金存入银行,但去年,企业存入银行的资金比例翻倍,今年为止已经超过了50%。
由于回报和风险无法匹配,现金仓皇逃离资本市场,但实际上,从超短期债券市场的火热看,不参与资本市场的态度也并非十分坚决,只不过在长期金融资产投资上,绝大部分参与人士认为,全球多数央行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安全资产的收益率超低,平坦的收益曲线缺乏吸引力,宏观方面的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使长期投资在时机上并不是最好。
在这种“现金流依然彷徨”的现状之下,美国黑石投资副董事长拜伦·韦恩(Byron
R. Wien)也在近日发布的7月市场评论中表示:“投资股票很难守得住,因为现在我关注投资保值而不是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