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男装周已拉开大幕,驻扎在各大时装秀场的摄影师的“长枪短炮”不再只是对准台上的模特,也对准了在秀场第一排就坐的人物——每一个头排客那时都仿若古时头戴王冠的加冕者。时尚的车轮无情地转动,头排客的面孔经过不断更迭,其意义已经转变——头排仍是头排,但它已不是贵族的私宠。
时装秀的起源当然要追溯至18世纪的“时尚天堂”——巴黎。这座浮夸之城从未让全世界的有钱女人们失望过。当年,华服成为枫丹白露宫廷内的珍宠,公爵与夫人们一道在私家城堡内欣赏着设计师的新作,时装秀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品,而私人沙龙更是平民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领地。
如今的时装周早已成为公开的舞台作品,而当明星、时尚博主、时尚买手等人的一一加入,早年“物以稀为贵”的头排客传统已经被完全改变。虽然颇受诟病,但那些奇人异士却在秀场头排上大放异彩——毫无疑问,头排客已成为时装周上蓬勃的一景。
时尚界的第一批头排客
巴黎一直牢牢占据着时尚业界的垄断地位。Coco
Chanel于1910年在巴黎康朋街21号开设第一家女装商店;斜裁法创始人Madeleine
Vionnet于1912年在巴黎Rovoli街创立了自己的同名时装屋,而Elsa
Schiaparelli则以新奇大胆的设计引领了二战前的欧洲风尚。这些大师无不站在香榭丽舍大道的彼端,以自己的审美观念,改变着世人的着衣习惯。为了推荐设计师的作品,“小型时装商品推介会”应运而生——这应该是最早的时装秀。无论在任何年代,时装秀的头排一直都是看客争相抢夺的位置。虽说只不过是个坐位,却也代表了看客自身的财富、权力和地位。
谈到今天的秀场头排客,除了娱乐圈新秀和那些时装博主和买手们之外,剩下的位置几乎都属于各大时尚杂志的编辑,最令人熟悉的当属美国版《Vogue》主编Anna
Wintour。尽管今天明星看秀已成一种潮流,但早在AnnaWintour和Nikki Minaj还未挨着坐在一起时,在秀场头排,时装界的老前辈们占据了所有“
有利位置”。当然,偶尔也能看到几位社交名媛和崭露头角的年轻演员。
说起时装秀头排的老前辈,就不得不提Bettina
Ballard。Ballard是最早预见到Christian
Dior将要成功的人之一。1946年,她曾前往巴黎采访报道时装秀。当时,二战刚刚结束,这场战争让整个巴黎沉寂了太久。许多女性仍穿着战前的拖地长裙,一身珠光宝气,而ChristianDior却一反其道,将长衣、窄腰、宽裙子带入人们的视线中。Bettina
Ballard在自传《我的时装世界》中写道:“我感到好奇,舞台背后是谁的手,让战后死气沉沉的巴黎时装界有了焕然一新、令人羡慕的面貌?”这场秀结束两周后,BettinaBallard
穿着一条齐小腿肚的黑色缎子裙,搭配用薄绸做成的紫色无肩胸衣和一件呈弧形的背心,迈着时尚的脚步走向街头。她的秀场报道,加上时尚前卫的举止,影响了巴黎的一大批女性。
Barbara
Streisand是美国史上最成功且最有声望的艺术家。1960年代初期,她选择了唱歌作为娱乐事业的起点。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剧《妙女郎》,这将她推上剧坛巨星的地位。她从此成为百老汇台柱,被人们誉为“百老汇女王”。
这位艺术家并不满足于在台上表演歌剧,私底下,她也是位不折不扣的时装迷,曾多次受邀成为秀场头排看客。1966年,她受邀前往巴黎观看Chanel大秀。提起出席发布会的行头,她说:“我床上有一个豹纹枕头,这让我突发奇想,决定定做一套豹纹西装。能去看时装秀真是太让人激动了。我没想到秀场后排坐着的Marlene
Dietrich竟然也认识我。”身穿豹纹套装,头戴豹纹帽的她高傲地坐在Chanel秀场的头排,连坐在第二排的大名鼎鼎的摄影师Richard
Avedon都不得不倾斜身子,因为他的视线被这顶豹纹帽挡住了。
1970年代,时尚名媛和明星逐渐受到设计师重视。设计师意识到,这些人将为自己带来财富。那时最活跃的人物当数Andy
Warhol。他既是秀场的头排常客,也是秀场里忙碌的摄影师。
相比如今秀场内的摄影师到处抓拍名人,当年名人则纷纷主动投向Andy Warhol 的镜头。各大秀场也少不了时尚名媛Nan Kempner
的身影。她曾经表示,自己不会错过任何一场时装发布会。
单凭40年来几乎从未漏看巴黎高定时装周的履历,加上衣柜中的几千件高级定制,她就绝对能被称作真正的纽约名媛。
时装编辑永不出局
时装历史不停演变,站在最前沿的无疑是时装编辑,她们甚至能决定一个设计师的将来。
今天的头排常客自然是美国《Vogue》杂志主编Anna
Wintour——从1988年成为美国版《Vogue》主编以来,她一直都是秀场上最被期待的人。她总是顶着一丝不乱的BOBO头,戴着大墨镜坐在第一排,虽然偶尔也会为精彩的设计鼓掌,但大部分时间里,她总是面无表情,双手交叉放在胸前。陪伴在她身边的通常是杂志的创意总监Grace
Coddington,或是她女儿Bee
Shaffer。尽管Wintour本人历来饱受争议,她对年轻设计师的提拔却始终精准有力,广受赞誉,在过去20年中一直是这场互动的佼佼者。
Carmel Snow是上世纪40、50年代最受欢迎的头排客。不同于Anna
Wintour,人们对于Snow了解甚少。唯一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客》杂志曾在1995年刊登过一篇有关她的怀念文章。
1921年,Carmel被媒体巨子Conde Nast发掘,成为美国版《Vogue》的时装编辑。1934年,她加入美国版《Harper’s
Bazaar》,此后成为该杂志主编——当时,她在时尚界的地位甚至超过了当今的Wintour。
在工作上,Carmel一向要求严格,
对于时尚,她有自己的一套见解。摄影师RichardAvedon曾有过一段回忆:“1984年,在CristobalBalenciaga的时装秀上,Balenciaga先生展示了一种很奇怪的廓形——平坦、方形的肩部设计,不突出臀部和胸部的线条。最后一个模特走完之后,秀场一片沉默,没有人看懂这个系列。这时,Carmel起身开始鼓掌,掌声缓慢却很坚定。慢慢地,所有人都跟着站起来鼓掌,掌声震耳。第二天巴黎的报纸上,头条全都是关于Cristobal
Balenciaga新系列大获成功的消息。”
明星效应推波助澜
时尚产业逐渐扩大,设计师们都清楚,光有时装编辑和社会名流出席的小型发布会已经无法再满足品牌的推广。从上世纪90年代初,明星们就开始登上时尚杂志的封面。而现在,明星则令时装周的“头排文化”变得完整。
翻开时装史的黄页,你始终能找到电影明星们在四大时装周上的身影。有人曾开玩笑地说,当你看到一个设计师与明星在秀场内大谈服装,那么这个明星一定是个“托儿”。其实,设计师们都深深明白,选择一个正确的明星,能提升大众的品牌认知度。当然,明星参加时装秀也是自我公关的“一帖良药”。出演《绯闻女孩》的Blake
Lively在出席Chanel的发布会时令Karl Lagerfeld一见倾心,不久便得以在Chanel广告中出镜。
此外,社交网络的兴起,使得Tommy Ton、Tavi
Gevinson这样的“草根时尚博主”成为红人。奢侈品品牌们也顺理成章地递出了邀请函,让他们成为秀场头排客的一分子。
为了坐到第一排,博主们大花心思。知名博主Yuli Ziv曾推出一本书,名为《BloggingYour Way To The Front
Row(靠博客坐上秀场头排)》。在媒体采访中,Yuli大谈自己的“
必杀技”:“每隔一段时间,你就要拿出新的法宝来吸引读者。不要光想和大牌合作,有想法就立即记录下来?”
当然,也有人“逆向行驶”。2010年,暌违女装6年之后Tom
Ford在纽约新店举行了2011春夏女装系列发布会。但这一场至关重要的回归之秀却只邀请了100位嘉宾。因为充分运用了“ 饥饿营销手段”
,这次发布在当年反倒成为了最受瞩目的一场秀 。
Tom
Ford直言:“我希望时装秀重新变回上世纪60年代那样。当时的人都迫不及待想看到时装设计和时装秀表演,但这种迫不及待的情况现在已荡然无存。”降低门槛也好,百花齐放也罢,头排客的时代更迭,让如今的时装秀失去了往日的神秘和尊贵。不过,这就是我们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