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各商业银行面临“期中考试”的当口,投资者满心期盼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上升的情况却没有出现。记者走访银行网点时发现,去年这个时候大行其道的超短期高收益理财产品已难觅踪迹。市场人士指出,银行理财产品的“揽存”功能正在弱化,其未来的收益率亦堪忧。即将来临的盛夏,或将成为银行理财产品所面临的寒冬。
收益率一再下滑
“有没有收益率超过5%的理财产品?”当记者走访各家商业银行网点时,得到的几乎都是令人失望的答案。在这个结合了月末、季末和年中的特殊时点,虽然资金面紧张,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却出人意料地下滑,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均处于4.5%-4.9%之间,只有部分投资于澳元的理财产品,其预期收益率才超过5%。
这一现象也得到了统计数据的印证。银率网数据显示,从2012年6月1日至6月21日,银行共发行了1321款理财产品,与上月同期相比,发行量下降9.8%,各期限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也均有不同幅度下降。
而普益财富的最新统计也显示,刚过去的一周里,商业银行发行的104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除了投资期限在1年以上的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超过5%,达到5.4%,其余投资期限的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均在5%之下。投资期限在1个月以下、1个月至3个月、3个月至6个月和6个月至1年的理财产品,其平均预期收益率分别为3.56%、4.12%、4.43%和4.82%。
下半年颓势难改
对于在6月末出现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升反降的“怪现象”,交通银行理财师李吉的解释是:“这是6月初降息的影响开始出现的结果。”李吉解释,由于产品设计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银行理财产品对于历次加息和降息的反应,都有一个“滞后效应”。
随着6月初的降息来袭,不仅显示出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力度、灵活性均趋于加大,客观上也使得市场资金面进一步宽松,并直接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再次走低。
而某银行零售银行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随着监管日趋严格,银行存款的统计目前已经向日均存款过渡,“这样就客观上造成了那些原来的超短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减少。因为那些在月末到期的产品,客户很可能将资金取走而转存其他银行。”如此一来,银行也失去了在月末发行超短期的高收益产品的动力。
至于下半年的银行理财产品的走势,日前在金融界主办的理财面对面活动上,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私人银行中心总经理助理杜学敦表示:整个大的市场环境是不乐观的。“尤其是这次降息也预示着实体经济出现了某种问题。从利率角度讲我们认为未来降息的空间依然很大,银行理财产品的未来收益率也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事实上,尽管近期市场上由于半年考核压力的缘故,资金面显示出紧张的态势。但业内普遍预计,经济增速的放缓和未来外汇占款增长可能仍并不理想,故而市场普遍预期,为了稳增长,有望出台更多刺激政策,7月央行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大概率事件。在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下,银行理财难改颓势,收益率继续下滑也成为业内共识。
因此李吉建议投资者,目前应该选择中长期投资产品。“市场预期降息通道已经开启,所以未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会下降,目前中长期产品的收益率较高,及时购买也算是一种"锁定"较高收益的做法。”